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详情

秦皇岛:环卫工人牵头成立爱心团队 还将爱心播撒到其他省市

2017-06-20 15:54:44   收藏当前页面 | 打印当前页面责任编辑:韩霄


团队成立至今,像这样的帮扶已有几十次

    橙色的环卫工制服,黑脸,布满老茧的双手,47岁的陈勇是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环卫工。在街头,很少有路人会将目光在这个闷头干活的汉子身上多加停留,其实,脱下环卫工制服的陈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一个上百人的爱心团队的牵头人。
    每天收工回到出租屋,脱下沾满灰尘和汗水的制服,查看团队微信群消息、核实受助人信息、整理帮扶档案,陈勇早已适应了两种身份的转换。
    在他的手机相册里, 最新的几张照片是6月12日在团队的一次帮扶活动中拍摄的。照片中,陈勇和几名队员被青龙一中的两个孩子簇拥着,笑得开心。那天,他们给孩子们送去了800元助学款。
    类似的照片,陈勇和队员们的手机里还有很多张,每张照片背后都浓缩着一个个家庭的五味杂陈,他们要做的就是帮这些家庭点亮希望。
    2016年4月,陈勇与同学季语勤牵头成立了“青龙爱心小组”。1年多来,团队由十多人发展到上百人,他们的爱心不光温暖了秦皇岛,还跨越地域,播撒到我省的其他城市和山东、山西、四川等地,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记住了有爱的秦皇岛。
    一个小册子影响了他
    放在几年前,陈勇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成立这样一个团队。那时,他正被不如意的生活折磨得心力交瘁,为患有癫痫和重症肺炎的女儿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供儿子读书也要用钱,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
    长期的负面情绪几乎要将他压垮,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家餐馆的饭桌上捡到一个小册子,改变了他灰暗的人生。册子上讲了魏国红大姐的故事,魏大姐在遭遇人生低谷时,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她组建爱心团队做好事,来回馈社会。
    魏大姐的故事如烙印般刻在了陈勇心里,让他开始回味自己的经历。他发现,相比那些不如意的事,一些温暖的片段反而在记忆里格外清晰——青龙县城的赵书清大姐送来生活用品和孩子的助学金、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带着米面油来家慰问、他的同学们也给孩子拿了7000元助学款……
    “原来这么多人帮过我。”从那一刻起,他心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要做魏大姐那样的人,用爱来回报关心和帮助我的人。”
    2016年4月,陈勇和同学季语勤牵头,由几名环卫工友和几名同学组成的十多人的爱心团队成立了,名字是一早就想好的,模仿魏大姐的团队,叫“青龙爱心小组”。
    对陈勇影响很深的魏大姐,他一次都没见过,两人只通过一次电话,可在他心中,魏大姐一直是榜样。
    18元钱感动“垃圾哥”
    马杖子村的“垃圾哥”老王是“青龙爱心小组”帮助的第一个人。50多岁的老王腿脚不好,走街串巷捡破烂,“身上的衣服破洞摞破洞,胡子拉碴。”那一次,陈勇把钱包里仅有的18元钱都给了老王。
    老王当时的样子他直到现在都记得,“黢黑的手捧着一把零钱,眼里填满了泪水。”
    端午节前后,他们又为青龙当地两个乡镇的14户贫困户送去了过节的爱心物资。马圈子乡有一家人,一家四口三个病人,唯一健康的老汉坐在快倒塌的老屋里一脸愁容,队员们给了他100元钱,他拉着大伙儿的手说啥也不松开。
    “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如意,现在才知道有这么多比自己还苦的人。”陈勇说, 每一次到贫困家庭走访,对队员们都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
    几名环卫工友,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钱,一家老小都挤在租来的低矮阴暗的平房里,可这些拿着扫把、捡拾垃圾的双手,奉献爱心却从不吝啬,就连家庭最困难的工友张志军,每月都坚持捐出10元钱。
    爱心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团队微信群里有个“每日一捐”活动,出现在里面的个人捐款大多是1元、2元,甚至几角几分,但很多队员坚持每天都捐,“我们过得不富裕,可献出的爱心一点儿都不少。”陈勇很自豪。
    一份帮扶名单记录着团队献出的爱心。“7月14日,捐赠龙腾学校盐、味精、糖1200元;8月12日,联合卢龙红星志愿服务队,慰问特困环卫工11位,捐资1400元;11月12日,捐助木头凳镇特困户3户,990元……”团队还曾为本报报道过的小俊杰捐款832元。
    记者统计了一下,从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这样的记录有几十笔,得到团队帮助的达上百人。
    让秦皇岛的爱走得更远
    本地人有困难要管,外地人有困难也要帮。“青龙爱心小组”的爱心跨越地域,受助者不光是本市居民,还有我省的其他城市,甚至山东、山西、四川等地,都有贫困家庭受到过他们的帮助,这份来自秦皇岛的爱被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爱心不分远近,不是咱身边的人也不能袖手旁观。”陈勇说,随着团队的壮大,一些外地志愿者加入,带来了一些其他地方的求助信息。
    那对在青龙县城闲置汽配城流浪的衡水母子,陈勇偶尔还会想起。“80多岁的老太太跟着50多岁的儿子,蜷缩在冰凉的地上,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吃的是不知从哪儿捡来的食物,都有馊味了。”
    队员们给母子俩送去了爱心人士捐赠的被子和500元钱,还给老人的儿子办了一张手机卡。之后,队员们又开始想办法联系他们在衡水景州镇的家人。陈勇记得,那是一次艰难的找寻,电话从白天打到黑天,最后终于联系上老人的女儿。随后,老人的女儿从北京赶过来接人,临走前,她对队员们千恩万谢。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为承德石灰窑村5户困难户捐款1025元、为山东滕州身患白血病的退伍军人郑鹏捐款948元、给在武安参与救灾的山西省天龙救援队捐款1400元……
    让陈勇和队员们感动的是,有很多爱心人士给予团队支持和帮助,做条幅打印东西,“创领广告”都不收钱,买米面油,“五得利粮油店”都给算进价。“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陈勇说。(文/秦皇岛晚报 记者周磊 图/“青龙爱心小组”提供)

快速通道

河北志愿服务网
河北志愿服务学院
志愿河北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