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好事大王”沈汝波:做好事 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2017-06-19 14:50:29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天早上,从家出门时捡了楼道的纸团,把堆在小区垃圾桶外边的垃圾袋扔到桶里,来店里的路上,撕了几张路边贴的小广告……”6月2日下午,坐在自己的理发店里,沈汝波念叨着当天完成的3件好事。

  离“十万件好事”的目标,沈汝波又近了一步。

  沈汝波是秦皇岛家喻户晓的“好事大王”,人们知道他,更多的是因为他那句“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

  定下这个目标的时候,沈汝波只是个刚刚入伍的18岁新兵。“每天大家被教育得最多的,就是学雷锋,每天午饭前,大家都要互相表扬做的好事。”有一天,沈汝波在班长的书橱里,看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当时想也没想,就说我也要做十万件好事。”

  沈汝波的理发店,位于秦皇岛市红旗路与海阳路的交叉口附近。与周边时髦的理发店相比,这间不过30平方米的二层理发店有些残破,一楼简单陈设着一面大镜子,一把剪发转椅和两张按摩床。

  但就在这间小店里,沈汝波自2003年下岗后,便一直用在部队学的技术,为一些人提供免费理发和按摩服务。

  理发店门口免费项目的大红牌子早已褪色,但上面的字迹可辨。

  “现役军人、特困职工、残疾人、五保户理发免费;逢节假日半价收费;免费为自行车打气;老年人、残疾人免费按摩;行动不便居民上门免费理发、按摩,随叫随到……”沈汝波逐一介绍,“就是收费,我的价格也比市面价低得多,理发5块钱,按摩一个半小时,只收二三十块钱。”

  “现在好事已经完成八万多件了。”沈汝波理发店的桌子上,放着两本泛黄的笔记本,本子里是密密麻麻的“正”字。从1978年起,每做一件好事,本子上都会被画上一笔。当初,沈汝波给“十万件好事”定下了“五十年规划”——每年2000件,50年画完2万个“正”字,正好68岁。

  但,沈汝波没想到的是,2015年,他被诊断出食道癌,后来,癌症又向胃部转移。病痛让他陡然变得虚弱,身高1米75的他,体重由之前的150斤骤降为96斤,每月10天的化疗,也使他更感到体力不支。

  沈汝波当年从部队转业后,在秦皇岛一家蔬菜公司工作。中午他不休息,而是跑到冷库除冰。“我都是先拔掉电源,让它先晾晾,然后再用水把冰一块块冲下来,你猜这样比用电除冰能省多少电费?”

  说到这,沈汝波激动地扬了扬手,比出个“六”的手势:“一年五六十万。”

  现在,沈汝波显然干不了这些需要“出大力”的好事了,理发店里的两张按摩床也闲置了下来。

  “以前哪天做好事没完成任务,差一件没做连觉都睡不着。生病以后,不像原来那么着急了。”如果说,当初立志做“十万件好事”,更多的是被荣誉感激荡起的年轻人的激情,现在的沈汝波对做好事有了更平和的理解。

  “做好事,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给贫困地区捐款是好事,捡个随地乱扔的垃圾同样是好事。”沈汝波说,“做好事不以钱的多少来衡量,也不以出的力气大小来衡量。”

  得病后,沈汝波也有了闲暇,开始审视近40年来社会对做好事的主流评价。

  “我们那会儿学雷锋,午饭前要‘揭发’战友做的好事,可那时候不流行主动承认,被别人‘揭发’了,默不作声就表示承认了。”

  虽然如此“含蓄”的方式已经不再流行,但近40年里,时代在变,实心实意做好事,依然是令人们如沐春风的一股暖流。

  在小小的理发店,最多的是锦旗,大大小小的红色丝绒锦旗挂在墙上。“多得没处挂,二楼屋里也满满的都是。”人们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好事大王”的感谢和敬重。

  沈汝波曾免费治好一个打嗝不停的人。“打嗝那声音听起来都吓人,他治了十来年没治好。”为了感谢沈汝波,对方坚持带沈汝波到商场买了一身西装、一双皮鞋表示感谢。

  “都是‘苹果牌’的,现在不时兴,可那时候可是顶好的牌子。”礼物在其次,对方真挚的感谢,让沈汝波觉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值了!

  过去,沈汝波的角色更倾向于是一位爱心的奉献者,而现在,一场大病也让沈汝波获得了爱心支持。

  得病后,沈汝波的治疗得到了社会的救助。而他所牵挂的“十万件好事”,很多人也在帮助他完成。

  2013年,沈汝波组建的党义服务小组正式更名为沈汝波学雷锋志愿者爱心团队,这是秦皇岛市目前唯一一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团队从1991年组建至今,队员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500余人。(河北日报 文/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韩霄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