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承德团市委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有关部署安排,严格落实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指引》要求,引导全市青年志愿者科学安全、有序有力投身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并于疫情防控攻坚期,在全市共青团系统、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中组织开展了“青春战疫、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宣传引导、联防联控、秩序维护、心理辅导、爱国卫生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同步做好志愿者线上培训、落实志愿者专项行动保险等保障工作,共计参与“热河青年”志愿者2700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2000小时,“青春战疫”系列信息、网络产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刊发转载。充分发挥了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先锋突击作用,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了青春力量。
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引导主动发声
充分发挥团属媒体作用,引导全市青年志愿者“线上+线下”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在线上,依托承德共青团“微距阵”,通过“承德青年”官方微信、“共青团承德市委”抖音账号以及各级团组织线上平台,广泛发动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多层面多角度发布“青春战疫、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倡议。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防控措施、卫生知识等50余篇;制作“承德青年战疫在行动”之热河青年志愿者篇、青年突击队篇等系列线上展示活动20余期,宣传青年典型事迹30余人;制作微视频、H5、原创MV等各类网络文化产品26部,阅读、浏览量突破62万。在线下,在确保志愿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响应各级党委政府号召,走进社区、村庄、防疫检查站,立足本地实际开展疫情防护防控宣传、权威政策解读、心理咨询疏导等宣传活动,张贴条幅及防护宣传海报1200余张,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册500余册,持续营造“信科学、不恐慌、重防护”的科学战疫氛围。
坚守联防联控,战疫先锋筑牢防线
坚持“本地化、社区化、组织化、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安排,大力引导各地团干部、团员、返乡大学生等充实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投身城市社区、乡镇农村等防控疫情第一线。在社区乡村,879名“热河青年”志愿者,300余名返乡大学生下沉基层、奔赴一线,助力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防线。充实卡口门禁,逐户走访调查,严格消毒杀菌,协助体温检测,做好信息登记,同时结合实际对居家隔离人员、困难群众开展帮助购菜购物等服务50余次。在公共枢纽,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动,全市各商超、广场等公共场所和火车站、公交站等交通枢纽人流量骤增,“热河”青年志愿者主动到位、“逆流”而行,组建“公共场所义务消毒”、“免费接送一线医护人员”应急车队等专项青年志愿服务队10余支,有效缓解公共枢纽压力,助力恢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
为奉献者奉献,专项服务情暖人心
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为服务对象,定向开展“为奉献者奉献”专项志愿服务。组建“热河青年”心里咨询志愿服务队,招募20名具备心里咨询辅导资质的专业志愿者,并于岗前集中开展了《恐慌心理危机干预》、国家卫健委疾病控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等专业培训,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居家隔离人员以及有相关咨询需要的市民群众开通电话热线、微信、QQ等各平台渠道,累计开展服务60余天,服务对象300余人。开展“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同舟共济 青春偕进”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手拉手行动,对全市范围内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摸底统计,共计67人。其中摸底医护人员子女66人,重点针对有帮扶需求的医务人员子女开展了心理抚慰、情绪疏导、关爱帮扶、课业讲解等服务。同时,结合“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家中老人进行了结对帮扶,提供心理慰藉、物品代买等各类服务10余次。
全面做好后援,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坚持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原则,立足群众需求,不搞集中仪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确保志愿者自身安全。加强“志愿汇”APP规范使用,合理设置志愿者服务数量、服务时长和服务半径,通过岗前培训、申领保险等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必要保障,严格做到培训不合格不上岗、防护措施不到位不上岗,保险申领未完成不上岗。加强关心关爱、物资供给,向基层团组织划拨“一线志愿者专项经费”2.6万元,用于购置防护用品。团市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慰问,捐赠口罩2.8万只以及近20万元的药品、消毒液、食品等其它物资。
下一步,团市委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在继续毫不松懈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上,组织引领全市“热河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复工复产攻坚战,全力推动恢复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为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贡献志愿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