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这大桃,汁水特别多……”
8月16日,刘文江拿着刘大爷家产的桃子,对着直播镜头如数家珍。不到24小时,就卖出了500多公斤。
刘大爷家住元氏县。几天前,他很着急,眼瞅着马上就要下雨,桃销售不出去,就得烂地里,一年辛苦就白费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石家庄有个好人,叫刘文江,正在做公益助农,就忐忑地打了个电话。
今年7月,刘文江(右)做公益助农志愿服务,帮助赞皇县果农销售滞销桃。 省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电话放下不到一小时,穿着红马甲的刘文江开着一辆货车,拉着多名志愿者来到桃园,大家一起摘桃、装车,将刘大爷的3000公斤桃子全买下。
刘文江是河北雪中炭公益团队的发起人。2023年起,他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组建大学生直播团队,培训农民成为“新农人”,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
赞皇枣农的大枣,首场直播便卖出4000余公斤;赵县的烤梨、晋州的葡萄、平山的苹果、井陉的粉条……通过他们的公益渠道,被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走上公益路,刘文江说,得从2003年说起。
那一年,他从部队退役,来到石家庄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传媒公司。创业有了不错的收入,就想着做些公益。
“从小我爷爷就教育我做好人、做好事儿,这个念头一直埋在我心里。”刘文江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从网上找信息,看到哪儿有人需要帮助,就买一些物资,赶过去献爱心。
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便萌生了成立爱心志愿者团队的想法。没想到一呼百应,很快,身边的朋友、公司的员工也加入进来。
2006年,河北雪中炭公益团队正式成立,把敬老助老放在首位。
刘文江经常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城市社区和山区农村,送去生活必需品,还为老人们义务理发,陪他们聊天。
平山的张奶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一直给他存着,每次他来,都要塞给他。
“真的很感动,所以我经常在想,自己做的是不是还不够多?”刘文江说。
山村的留守儿童也是雪中炭公益团队关注的重点,刘文江在赞皇县阳光小学、西柏坡希望小学、井陉县南蒿亭小学、井陉杜家庄小学建起了助学基地。
他们冬天送羽绒服、棉被,夏天送电扇、清凉包,每年把学习用品、生活物资、助学金和奖学金送进山村。更让孩子们雀跃的是暑假,刘文江会租车接他们到石家庄,很多孩子在这里第一次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吃生日蛋糕。
曾有一个留守儿童偷偷往刘文江兜里塞纸条:“叔叔,我要像您一样,当志愿者!”还有孩子拉着他的手说:“您就像我爸爸一样。”
这些年,哪里有需要,他和“红马甲”就会出现在哪里。
一碗小米粥、两个馒头、一勺热炖菜,每天凌晨4时,石家庄市天翼路的爱心粥屋亮起灯光,环卫工人来这里排队领取免费早餐。
粥屋的名字也叫“雪中炭”,是2020年冬天刘文江自掏腰包创办的。
为了让环卫工人吃上一口热乎饭,他每天天不亮就扎进粥屋后厨,淘米、熬粥、准备小菜,忙得脚不沾地。
刘文江是快乐的,忙碌着,也收获着,留下一路闪光的足印。他荣获了河北好人、河北省慈善家、石家庄市文明公民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他又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一个人走不快,更走不远,庆幸一直有伙伴们相互扶持。”刘文江说,他们的公益团队已汇聚了4万多人,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成为一道光,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