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刘辉)年初以来,唐山市深入推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以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紧紧围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培训基层文艺人才、推动基层文艺创作和生产、筑牢基层文化阵地等任务,以“文化+文艺”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文艺活动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
艺为媒扎根基层,展形象培树新风
“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既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也愉悦了身心,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10月4日,丰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燕山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文艺志愿者开展了“品红色经典 唱红色歌曲”志愿服务活动,街道居民杨玉荣大姐兴奋不已,“以后还要经常参加这样的音乐培训志愿服务活动,老师悉心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依托“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唐山市以“1协会+1中心+1品牌”等举措,充分调动文艺名家和文艺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路北区文联、玉田县文联等单位多向联动,与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作举办了多场“百姓村晚”活动。
国庆期间,唐山市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唐山市摄影艺术展”、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唐山地区海选活动、“国粹歌盛世·经典表心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京剧现代戏专场演唱会等多场高雅艺术展示展览活动,专业演员和群众文艺爱好者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良好精神面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广大市民到场。
丰润区文化志愿者在燕山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辅导文艺骨干学唱爱国歌曲。
高站位名家引领,平视角老少皆宜
唐山市充分发挥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知名作家等文艺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邀请组织文化名家群体指导基层文艺骨干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基层文艺人才。
唐山市摄影家协会组织30多名摄影志愿者走进唐山市路北区吴家庄小学开展《家在唐山》主题拍摄活动。
罗慧琴评剧艺术工作室常年在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活动,已成为“培仁文化艺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冯琇笙、刘松青摄影艺术工作室”举办了多场有群众爱好者参加的摄影研讨会。“张俊玲戏曲艺术工作室”全年演出超过200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生活的乐趣,成为附近街区男女老少闲暇之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全市各级文艺家协会通过实施“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田间地头、寻常巷陌调研体验,走进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采风思索,创造出了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如《舞春风》等7件作品入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乐亭大鼓《温室奇观》《半床被子》获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节目;网络作家远瞳获得第五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等。
闯新路打造品牌,结对子增强效能
唐山市以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子,种文化”长期帮扶的方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以“成立一支文艺志愿者队伍、建立一个‘文艺结对’新机制、制定一份活动清单、开展一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批文艺结对品牌”的“五个一”举措,为基层培养留得下的文艺能人和文艺社团。
唐山市舞蹈家协会来到唐山市古冶区草根艺术团开展文艺辅导工作。
迁安市、曹妃甸区等地示范开展结对帮扶、村晚创作指导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用鲜活的文艺形式宣传阐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唐山市有序推进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与6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节目进社区、进农村汇演,自下而上广泛深入开展“双争有我——树文明新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场次已达100余场,参与的文艺志愿者超过5000人,社会反响热烈。
唐山市文明办工作负责人表示,唐山市将持续推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以“文化+文艺”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织动员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传递给广大群众,润泽群众心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