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石家庄鹿泉区的志愿者范亚萍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成功捐献了28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用以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据悉,范亚萍是河北省第80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范亚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范亚萍在石家庄市经营着一家“小饭桌”,生活中为人和善,是出了名的“热心肠”。2012年,她在参加一次无偿献血活动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他人生命,便主动留取了血样。“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就觉得多留一份血样,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范亚萍说。
今年6月,范亚萍接到了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有患者的血样与自己的初配成功。“10多年了,没想到还能等到这一天!”范亚萍既喜又忧,她说,前几年她生二胎时输过血,不知道现在适不适合捐献。
在工作人员建议下,范亚萍到医院做了高分辨检测和健康体检。“结果出来后,我各方面指标都符合要求。”范亚萍说,她这下没什么可担心了,一定要兑现当年的承诺。
对于范亚萍的决定,她的爱人刘锋刚开始并不支持。担忧来源于未知,刘锋说,他不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加上妻子平时身体也不是很好,再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
为消除家人的顾虑,范亚萍找来相关资料和成功捐献的案例,耐心做思想工作。刘峰渐渐地改变了态度。
后来,得知受捐者与自己儿子同岁时,范亚萍更是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这孩子我救定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捐献的日子定在9月23日。
看着运转着的血细胞分离机,躺在采集床上的范亚萍希望,自己捐献的这些“生命种子”能尽快让患者好起来。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好地宣传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为血液病患者和家庭点燃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