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悠长的七彩夏日,廊坊三河市燕顺路街道金谷社区的暑期托管如期开班了。社区里4-14岁的孩子,在暑假有了全方位托管服务,居民周乐说,“这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跟爱人都要上班,这回再也不用为孩子暑假的去处发愁了。”
在儿童托管处,金谷社区工作人员与小朋友共度休闲时光。
金谷社区位于燕郊北部科学城,距北京木燕路检查站仅500米。通勤业主多、外来人口多、独居老人多、留守儿童多是该社区最大特点。针对通勤业主老人照料难、子女接送难、生活缴费难、出行拼车难、急事处理难、家中维护难的问题,社区有各种“妙招”精准应对,推出日间照料、代接放学、建立拼车群、节假日值班等服务,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我们就是帮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金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丽伟说,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鲜明特征,面对群众诉求,他们有“五个不能”要求,对居民不能说不、居民有事不能不到、居民有气不能硬怼、误解误会不能记仇、职责外的事不能简单支走。
解决子女看护难题:暑期有托管 平时代接放学
今年暑假,金谷社区采取“托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文娱活动、志愿服务、安全讲堂等为主题,为4-14岁暑期孩子提供全方位托管服务。
不仅有暑期托管服务,金谷社区还设立了儿童之家以及“四点半课堂”。提供儿童的临时托管服务,谁家小孩不方便接送了,家里有事,孩子没人管了都可以送来社区,或者由工作人员接送、看护。另外,社区还会组织一些手工、游戏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社区有去北京朝阳、顺义、通州不同方向的通勤人员,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拼车群,不仅节省出行成本,减小交通压力,还增进了邻里亲情。”社区工作人员王媛介绍,因为通勤人员的上下班时间比较严格,出现了部分通勤人员的孩子放学后无人接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社区采取错时上下班的制度,负责代接孩子的工作人员会等通勤人员回来后接走孩子再下班。
“去年8月份,商户李大姐找到社区,由于是租户,孩子被调剂到偏远乡镇小学就读。”赵丽伟回忆,随即便和街道领导到三河市教体局多次跑办,成功将孩子转回社区附近就读,“这件事让李大姐成了我们社区最坚实的‘堡垒户’,也让我深刻感到,只有真心为他们解决急事难事,才能收获越来越多居民商户的真心认可。”
照看独居老人:“低层看窗帘、高层见垃圾”
7月10日早上刚上班,社区工作人员刘建坤就去查看分包的几户独居老人。当走到崔红英家门口时,看到门口没有放垃圾,她赶紧焦急地敲了门。“奶奶今天垃圾怎么没放门口?”“我今天起晚了。”“好嘞,您别忘了吃药啊。”得知崔红英老人没出现状况,刘建坤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样贴心的服务举措给社区独居老人们吃了定心丸。
“低层看窗帘、高层见垃圾”,这是金谷社区独创的照看独居老人的“小妙招”。结合网格治理,网格员和独居老人有个约定,就是“低层看窗帘、高层见垃圾”。每天早晨,老人们把窗帘拉开,把垃圾放到门口,网格员一走一过,就大体知道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不久前,网格员小许在巡查中发现,居民吴大爷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垃圾放在门口,敲门也没人回应。小许顿感事情不妙,立即拿来老人寄存的家门钥匙,开门发现老人晕倒在厕所。小许立即安排送医,使老人转危为安。
志愿服务:让外省人把社区当家
金谷社区组织家庭收纳课,居民积极参与。
“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真正让外省业主了解社区、融入社区、共建社区。“既有篮球赛、歌唱赛等,也有理发缝补、中医理疗、书法培训等服务。”谈及社区党委开展的活动,赵丽伟如数家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原本素不相识的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目前,社区志愿者已突破300人,服务总时长超过1.5万小时,社区成为了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
“我本身是国家二级咨询师,参加了几次社区举办的活动,想着自己可以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社区居民刘小民笑着说,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开展心理专题讲座,日常也通过社区为多组家庭提供心理辅导。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多研究一点业务,多思考一些问题,多认真做点实事。”赵丽伟说,未来将探索更加惠民、为民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安心住在金谷,幸福汇聚金谷”成为每一位居民的真实感受,全面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