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走失人员回家
身患重病的
沧州肃宁县刘家疃村村民张元杏
四处奔走
他因病去世后
女儿张倩带着思念和爱
“继承”了父亲的志愿者编号
——“175”
核实信息、要照片
询问走失人员的相关特征
……
记者联系到张倩的时候
她正整理
今年第23例走失人员的信息
张倩整理走失人员信息
30岁的张倩
是肃宁窝北镇刘家疃村村民
也是肃宁县爱心公益协会
“金手指”寻人微信群的
第二任管理员
这个公益寻人微信群的第一任管理员
就是张倩的父亲张元杏
5年来
他们和公益寻人群的其他志愿者
已经帮100多位走失人员回家
编号“175”
随时出发,寻找走失者
张元杏和张倩父女俩
跟志愿者的缘分
始于2008年
那时候
张倩的生活并不太好:
母亲出走未归
父亲张元杏股骨头坏死
这一切让她早早就感受到
生活的不容易
自2008年起
肃宁县爱心公益协会的志愿者
每隔一段时间
就会上门看望张元杏及家人
并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
志愿者不求回报的关怀
温暖着张元杏及其家人的心
在2013年那年
张元杏正式加入爱心协会
成为一名志愿者
编号为“175”
看望孤寡老人
帮助特殊家庭的孩子
……
张元杏骑着家里的三轮车
奔波在公益路上
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2017年
张元杏身体里长了恶性肿瘤
从那以后
不能再外出打工的张元杏
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
来参加公益活动
有一次
张元杏跟协会会长聊天时
聊到帮走失人员回家的话题
于是
帮走失人员回家的
“金手指”公益寻人微信群
在2018年成立
张元杏成为公益寻人微信群的
第一任管理员
张元杏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想跟时间赛跑
想在有限的时间里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寻人微信群从组建到维护
再到开展寻人工作
有很多看不到的琐碎工作需要做
张元杏几乎是24小时在线
不管什么时候
只要接到求助信息
张元杏总是第一时间核实情况
在微信群发布、转发信息
哪怕正吃着饭
只要接到电话
他放下碗筷立马出去寻人
看着父亲身体都这样了
还依然像个陀螺忙个不停
张倩既生气又心疼
后来
看到父亲帮走失人员
顺利回家后露出的笑脸
张倩慢慢也被感染
“175”重新启动
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她出发了
2018年11月
张元杏因病去世
很多人从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很多人告诉张倩
她父亲是好样的,是个好人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
张倩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成了公益寻人微信群的
第二任管理员
就这样
志愿者编号“175”重新启动
张倩带着对父亲的思念
出发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
核实、整理走失人员的信息
不就是打几个电话、发条信息
多简单
张倩接过父亲工作的时候
才更加体会到这份工作
背后的付出和繁琐
张倩(左一)和同伴参加公益活动
今年2月,肃宁县梁村镇
一名男子在雨天一早出门捡废品
直到晚上9点多都没回家
家人很担心
张倩得知此事后
立刻给这名男子的妻子
打电话核实信息
并让对方将走失人员的
照片、年龄、走失时间等信息
发给自己
忙活了近1小时
张倩才收集来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连夜将寻人信息发出去
第二天
有人提供线索
在河间的一条公路边上
看到一名男子很像那名走失人员
张倩和协会的成员驾车赶去现场
最终在公路边上看到了那名男子
原来,那名男子认为
别人不会在雨天出来捡废品
他能多捡一些
他一边捡一边走
走到河间后
三轮车和手机都没电了
不记得家人手机号码的他
晚上找了一个
能给三轮车充电的地方过夜
谁知第二天走着走着
三轮车又没电了
随后
男子的弟弟赶到河间
将男子和三轮车拉回家
张倩和同伴驾车跟在后面
直到把这名男子送回家中
“人已找到”
他们已经帮100多名走失者
在走失的人员中
有因患病记不清回家路的老人
也有跟家人怄气的孩子
在张倩记忆中
有一次特别的寻人经历
是当地一个上小学的小男孩
跟家人生气后不见了
家长还以为他上学去了
老师给家长打来电话说
孩子没去学校
家长一下子慌了
联系了志愿者帮忙寻人
张倩和同伴也想办法寻人
眼看着到了下午
还是没有小男孩的任何消息
就在大家焦急的时候
张倩接到了家长打来的电话
小男孩找到了
原来,小男孩根本没有外出
而是躲在了自家的衣柜里
对于张倩来说
那句“人已找到”
是忙碌和焦急之后最好的安慰
“只要听到这4个字,
压在心头的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
我整个人有说不出的轻松。”
张倩说
张倩(右一)参加慰问活动
近年来
在张倩和同伴的努力下
肃宁县的大部分村庄
有了“金手指”的联络员
除了协会的志愿者
还有热心人
和得到过志愿者帮助的走失者家人
加入到“金手指”公益寻人群
迄今为止
他们已经帮100多名走失者
顺利回家
“是爱心协会的志愿者
给了我一束光,
我想让那束光照得更远些。
我和同伴会一直坚守‘金手指’,
尽最大能力
帮助那些走失人员回家。”
张倩说
她会带着父亲的心愿
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