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致敬!河北5人(组)荣登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2023-09-25 19:37:55 来源:中国文明网

9月22日,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安徽省滁州市举办。河北省共有5人(组)上榜。

他们分别是:

接力父亲 独自坚守地震监测一线28载的地震观测员程德庆

投身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 只争朝夕服务“千年大计”的巾帼女将梁智昊

跪乳反哺 照顾瘫痪养母20余年的知恩养女耿小丑

不顾安危 跳入冰冷河水营救儿童献出生命的大义民工杜献领

自强不息勤劳致富 20余载热心公益的残障夫妇郭辉、焦花平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程德庆:地震观测员接力父亲 独自坚守地震监测一线28载

程德庆,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后郝窑地震台观测员。一个偏僻、荒凉的水文观测站,值守员程德庆从22岁那年来到这里,每天做着重复、单调的工作。如今,28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了中年人,却一直守着那份孤独,坚守着这一个人的观测站。程德庆曾荣获“河北好人”荣誉。

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

程德庆所在的观测站,位于怀来县桑园镇后郝窑村,这里处于三条地质断裂带的交汇处,地壳活动频繁,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是开展地下水化学量监测的理想场所,也是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站点。半个世纪前,怀来县后郝窑村监测站建立,监测站约占地1亩,有七八间平房和两口高温井,程德庆的父亲程有增是守在观测站的第一人,坚守了30年。1995年8月1日,程德庆开始从事这份工作,还是一个人,一个站。

程德庆还记得刚来时这里的模样:“两间破砖房,屋里有大木杆支撑着房梁。房子周围全是土路,前后都有水坑,一片荒凉。”如今,一晃眼28年过去了。变的是,这里的条件越来越好,程德庆的代步工具从最初的自行车、摩托车,变成了现在的小汽车,他也从青年走到了中年;不变的是,这里还是他一个人,那份孤独感从没消失。

每天定时定点下井取水样

观测站不大,却离不开人,程德庆每天要保障台站仪器时刻正常运转,人工采集水样,进行化验,上传数据后,还将水样送到怀来地震台。28年来,程德庆习惯早上5点便起床,开始为化验做准备。6点20分,背好采取水样的仪器,戴好头灯,准时下井取水。从地上到地下要走过两个约60度的陡梯,高温井管道里流动的是近80摄氏度的地下水。越往下,井内的温度越高,空气不流通,程德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下井采集水样。做完化验后,要将水样在下午2点前送到怀来地震台。程德庆说,刚接手时,观测站的位置很偏僻,周边是荒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界,每逢下雨下雪,路面就变得很不好走。记得有一年下大雪,路面被积雪覆盖,摩托车走在路上总是打滑。“装水样的扩散器是用玻璃做的,容易破碎,万一摩托车摔倒,打碎水样,就不能按时送到地震台了。”为了能够按时将水样送到,他只能舍弃摩托车,自己抱着水样步行走了两个小时,终于把水样按时送到了怀来地震台。

日复一日地坚守

采集水样只是程德庆其中一项工作,每天还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巡视,保证设备24小时运转,每天巡视多次,观测运转的数据,保证设备供电正常。多年来,程德庆在岗位上也遇到过突发情况。2008年,怀4井改造,需要在旁边打造一口副井,与怀4井相连。施工过程中,主副井相连的井眼,突然喷出80摄氏度的地下水,哗哗流个不停,如果不能及时止住热水,怀4井就废掉了。在众人一筹莫展时,程德庆大胆提出,用废旧棉袄的袖子包住一条方形钢条,利用重力沉到出水口的地方,通过自然吸力把出水眼给堵住。最终,这个方法成功解决了这次危机,怀4井得以保存到现在。

程德庆说:“小时候,父亲常年不在家,逢年过节,都是母亲一人张罗,只有在寒暑假时,母亲才把我们送到站里与父亲相聚。当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忙,现在接过这份工作,才明白这份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任重道远。”他也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常年吃住在监测站里,既是电工,又是维修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地坚守着一个人的观测台。

梁智昊:巾帼女将投身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 只争朝夕服务“千年大计”

梁智昊,女,198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一级业务主办、信息组组长。5年多来,梁智昊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智能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助力雄安新区成功获批区块链国家综合试点城市,不断为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添砖、为建设全球数字城市新标杆加瓦。曾荣立“公务员三等功”。

白纸作画 为雄安智能城市建设构筑“四梁八柱”

“雄安新区在城市建设之初,就确定了要坚持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但是将一张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规则可依循的‘白纸’,描画为可实现的蓝图,是我们当初面临得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2017年9月,梁智昊受单位委派开启了建设雄安的逐梦之路。在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智能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那一年半的时间里,梁智昊几乎住在了工作的宾馆里。白天倾听专家、学者的思路建议,夜晚与同事们分析路径、讨论观点,深夜还要查资料、补充知识、准备工作计划。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火,见证了她和同事们对新区智能城市专项规划迭代完善的过程。而距离仅仅10分钟车程的家,她回去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最终,经历了上百次小修、20多次颠覆框架的大改后,梁智昊带领团队推动形成涵盖3大类12方面200余项标准的智能城市建设标准框架,得到多位国内顶级专家高度好评。

不断挑战 让数字城市服务美好生活

从蓝图到实景,梁智昊带领团队组织编制雄安新区的智能感知工程部署实施方案、城市大脑工作方案、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等工作。随着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全面启动,她大胆探索“新基建”建设思路、路径、模式,推动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建设实施。“昝岗数字道路项目的建设,几乎每天都在摸索着前进,规划在落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挑战。”为了项目顺利建设,梁智昊带领团队通过一轮轮修改技术路线、调整设备参数、优化网络方案、精准细化概算……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终于攻克重重困难,保障数字道路顺利推进。在容东片区数字道路建设环节,梁智昊连续攻坚3个月,直面多个作业面同步施工、作业条件复杂多变等严峻挑战,梳理形成了全流程覆盖的详细方案计划。她每日奔赴现场动态调整,召开近百次工作调度会议,确保完成了首批交付区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建设任务,照亮了容东百姓回家之路。

同时,梁智昊还致力于打造数字道路、智慧交通、未来社区、智慧家庭等智能化应用场景解决方案,首次将智能驾驶公交纳入常规公交体系运营管理,推动雄安新区智能驾驶公交道路测试,实现居民家门口可以乘坐雄安智能网联巴士,让老百姓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聚智聚力 为雄安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19年底,借调期满,留在雄安还是回北京?面对这两难选择,梁智昊带着想亲眼看着雄安长大、想看到蓝图变成现实的期许,毅然选择留下,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雄安“追梦人”。几年来,梁智昊联系征迁指挥部门、财政、银行等多方,创新提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征迁款 “秒付”;带领团队搭建全国首个城市区块链底层平台,实现“区块链+资金监管”累计支付金额超千亿,提高效率60%以上;助推雄安新区成功获批IPv6国家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首个提出建设全域纯IPv6城市……

这每一步,梁智昊都走得扎实而坚定。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雄安新区城市数字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耿小丑:知恩养女跪乳反哺 照顾瘫痪养母20余年

耿小丑,女,1956年11月生,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穆村镇穆村村民。她20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和智力障碍的弟弟,不离不弃,用自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曾获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等荣誉。

铭记养育恩 真情践诺言

耿小丑幼时便被养母郑小偿收养,养母家境并不富裕。养父去世后,养母独自承担着养育4个孩子的压力,从不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耿小丑视为累赘。这一切,都被耿小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郑小偿的恩情让耿小丑暗下决心回馈养母。20多年前,郑小偿因疾病瘫痪在床,她的亲生儿女或因病早逝或疾病缠身不能照顾,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养女耿小丑肩上。耿小丑如几十年前的郑小偿一样,主动撑起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不论生活多困难都不曾慢待养母。“养育之恩大于天,只要我娘有一口气,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这是我的责任!”耿小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细节显真心 谱写母女情

羊羔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孝,耿小丑毅然扛起了照顾这一大家子的重担。洗脚、擦身、换洗尿片、洗衣服、拆洗被褥……无微不至地照顾极大地提高了郑小偿的生活质量。20多年来,95岁高龄的郑小偿常年卧床,却从未生过褥疮等瘫痪患者常见的卫生疾病,这都得益于耿小丑的精心照料。2018年弟弟因病去世后,为给养母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耿小丑和丈夫将养母的老房子重新打扫整修,甚至搬到家中与老人同住,方便随时照顾。耿小丑总说:“照顾老娘是我的事情,我不能给儿孙添麻烦。”她的丈夫和儿子、儿媳都非常支持她的孝行,虽然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但是一有时间就过去帮助耿小丑照顾老人。耿小丑照顾老人的行为,给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耿小丑视力下降,弯腰不方便,儿子便代替她为姥姥修剪指甲,儿媳妇也主动帮忙,做一些清洗打扫的家务活,减轻婆婆的负担。

孝感动天地 家风感乡邻

面对需要精心照料生活起居的养母,耿小丑从未发过一句牢骚,任劳任怨。她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着乡亲们,提起她来,人人竖起大拇指。家风正,则民风淳,在耿小丑的影响下,乡里乡亲相处和睦,不管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热心帮助。

耿小丑孝老爱亲的美好品德,更是影响了村里的年轻人。人们争相向她学习,一时间全村敬老爱幼、互帮互助的风气蔚然盛行,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新风尚。

杜献领:大义民工不顾安危 跳入冰冷河水营救儿童献出生命

杜献领,男,1967年4月生,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千户营乡杜家庄村村民。2023年春节前夕,他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先后荣获“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等荣誉。

春节返乡勇救落水儿童献生命

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杜献领驱车回家过春节。当他驾驶到石家庄鹿泉区李村镇石津渠大桥附近时,发现有一小女孩边跑边呼救,大喊有人落水了。车流中,杜献领听到后立刻靠边停车,顾不上给汽车熄火,连车门也没有关。他冲到路边发现水中有一男孩顺水漂流,立刻边跑边脱了棉衣、裤子、鞋,手机也丢到一边,没有犹豫直接跳入了河水中,奋力游向落水孩子。当时正值数九寒天,寒风呼啸,室外气温接近零摄氏度,一下水更是冰冷刺骨,而且河中水流湍急,落水儿童已经顺流被冲出很远。杜献领拼尽全力,快速游到孩子附近,他一把没能抱住儿童,但他没有放弃,又努力尝试了好几次,终因水冷力竭,他和孩子都被急流吞没。

环抱救人姿势感动世人

家人联系不到杜献岭,便与其同事联系,同事们从公司出发沿路寻找,他们先在河边发现了杜献岭开的车子,接下来又找到他脱下的衣服。意识到情况不好,众人急忙报警求援,随后当地警方和消防力量迅速赶到开展救援,但为时已晚。落水孩子先被找到,已不幸遇难了,可救援现场没有发现杜献岭。搜索进行了两天,直到1月21日(大年三十)上午10时许,在河下游20多公里处,杜献岭的遗体才被找到。被打捞出来时,他两只胳膊还定格成怀抱形,保持着救人时的姿势,这一幕让现场救援的众人感动落泪。

郭辉、焦花平:残障夫妇自强不息勤劳致富 20余载热心公益

郭辉,男,1968年7月生;焦花平,女,1969年11月生,夫妻二人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永泰中街社区居民。郭辉患小儿麻痹,为肢残一级;焦花平双目失明。自2000年开始做公益,夫妻俩积极投身参与各类扶残助残公益活动,坚持公益23载,带动数十名残疾人从事按摩、编织、烹饪等工作,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夫妻曾被评为“河北好人”。

自强不息 靠双手勤劳致富

郭辉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幼靠拄双拐生活,可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初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拜师学艺,曾学过根雕、树皮画、修手表、维修小家电等。后来他喜欢上了刻章、刻字,虚心学习了一年多,1990年,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光辉刻字部。那时,争强好胜的他每天起早贪黑,常常是白天收活儿,晚上加班刻章一直干到凌晨。吃过了生活的苦,郭辉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慢慢地,他不断拓展日常业务,刻字部变成了文印部,后来又更换门面变成了装饰部。在埋头苦干中,他的生活越来越好。郭辉感恩地说,在扩大经营规模时,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他立志将来有能力一定帮助更多残疾朋友创业就业。

回报社会 坚持做公益23载

2000年,郭辉加入石家庄爱心互助协会,先后为正定、赵县、无极、赞皇、平山等地的百余位肢残朋友送去爱心轮椅,逢年过节还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他时刻关注残疾朋友实际所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他帮扶的初衷和原则。有一次,在正定下乡送温暖时,他发现有一户残疾人家庭为母子双残疾,娘俩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生活困难。了解情况后,郭辉不仅多方筹措资金为这户贫困家庭翻盖了新房,还主动申请让他们参加了技能培训,最终双双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解决了这户双残家庭的经济来源问题。时至今日,这对残疾母子仍对郭辉的善举铭记在心。2005年,郭辉被推选为新华区肢残协会主席,他开始借助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朋友增收,更好地融入社会。他会根据残疾人的能力和状况,聘请行业专家,对接助残公益单位,安排不同的培训项目,实现培训、就业精准一对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培训肢残朋友500余人次,解决就业100余人。郭辉的爱人焦花平是一名盲人按摩师,对想要学习按摩技能的残疾朋友,焦花平都是倾囊相授。如今已有10余位学员在焦花平的帮助下,开起了按摩店。她还时常免费、低价为社区空巢、孤寡老人按摩,广受好评。

23年来,郭辉夫妻积极参与各类扶残助残公益活动,助力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增收问题,帮助有创业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实现了自立自强致富梦。在面对多舛的命运时,郭辉夫妻用自强不息活出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并将这份温暖和爱心传递给更多像他们一样的残疾朋友。正如郭辉微信名“光辉岁月”所言:“残疾朋友不言放弃,互帮互助,让平凡的岁月过得辉煌灿烂,奋发有为。”

责任编辑:张培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