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北苑街道出现了很多“ 00 后”志愿者的身影,最大的 20 岁,最小的 17 岁。这些在人们眼中还是孩子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长为“抗疫”战场上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
当好小区防控的守门人
“您好,请出示出入证,扫码测温。”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北苑街道钟南路社区志愿者王钰淞,每天重复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
王钰淞出生于 2000 年,是中山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延期开学。
当他知道社区在招募志愿者时,他主动联系新华区北苑街道钟南路社区,申请成为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员。
“疫情发生后,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他们每天穿梭在各个居民区,保护着辖区千百户居民的生命安全。我想加入这支队伍,与基层工作人员一起,保护自己的家园。”
当上志愿者的王钰淞被安排在小区门口值守,负责检查出入人员的“出入证”、信息登记、测量体温、站岗消毒等防疫工作。
自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以来,他天天上岗,由于值守时间排是早 7 点至 13 点,午饭也只能在换岗以后吃。“看着我们小区的安全有保障时,心底就有了莫大的动力,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继续战斗到底!” 20 岁的王钰淞用自己的青春能量,肩负起了社区防疫防护墙的一角,身体力行深入全民战“疫”阵线,坚持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人”,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榜样。
钟南路社区书记樊红兵提起这个孩子不住地赞叹,“王钰淞这个孩子内心充满了正能量,主动参与社区阻击战,他说他是年轻人,是国家的一份子,这场阻击战也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疫情防控期正值寒冬腊月,不管多冷王钰淞都没有松懈,遇上雨雪天气,他还怕测温枪冻失灵了,就把测温枪揣到怀里,严格把好小区入门关。
当好群众疏导的知心人
“听过电台里的‘知心姐姐’,我们钟南路社区有个‘知心妹妹’,长时间的居家隔离,难免产生焦虑、烦躁等一些心理状态不太好的情况,这个志愿者小妹妹特别有耐心,给居民一一讲解,舒缓了隔离人员的焦虑,也消除了不安情绪。”居民王姐说起钟南路社区的“心理疏导员”真是赞不绝口。
这位被大家称为‘知心妹妹’的心理疏导员其实是一名“ 00 后”志愿者,名叫卢政言,天津音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找到社区,承担起了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疏导的工作。
“我跟居家隔离的居民聊一聊,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让他们不那么焦虑,居家隔离的人心情好了,我们社区的防疫防控工作也能更好的开展。”卢政言在疫情防控期间,因人施策制定心理服务方案,定期通过电话和微信等非接触方式一对一连线,减缓疫情防控对居民的心理影响,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做到居家隔离不隔心。
当好重点人群的保障员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社区的志愿者还承担起了采买员的工作。
“我年轻力大,这活儿让我来吧。” 20 岁的张鼎晨是个“ 00 后”,山东艺术学院一名学生。
疫情防控期间,他自告奋勇的承担起了居家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将群里收到的隔离居民的采买清单保存下来,一一买齐,送到隔离居民的家门口,有时还需要帮助取快递,他也第一时间代跑腿。“社区的哥哥姐姐们又忙又累的,我是“ 00 后”,年轻精力也旺盛,这些力气活、跑腿活儿我去做最合适。”因此,这段时间,社区里时常看到张鼎晨忙碌的身影。
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员
生于 2003 年的卢政语,现在就读于石家庄市第 17 中学,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疫情发生后,他成为了社区防疫战线上的一名宣传员,向居民们讲解科学防疫小常识,教会居民正确的看待疫情,用科学的方式阻击疫情保护自己及家人。同时用手中握着的笔,用相机,用聪慧明亮的眼睛,记录下防控疫情期间感动人心的点点滴滴。弘扬正能量鼓舞人心,为疫情防控加油鼓劲,积极的面对疫情、战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