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河北“90后”吴瑞紫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细胞采集室,为江苏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诠释了身为一名医生的使命真谛。
“90后”吴瑞紫是一名年轻的临床医生,他是中华骨髓库第8191例,河北省第394例,邯郸市第103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图为河北“90后”捐献造血干细胞。 张新军 摄
据吴瑞紫介绍,他毕业后就到邯郸市曲周县医院参加工作,2016年在该县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知识后,当即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2018年12月,他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很惊讶,因为时隔两年,居然等到了这个“有缘人”。
谈及当初入库初衷,吴瑞紫说了这样的话,“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能多救一个岂不是更好?”
在交谈中,吴瑞紫向大家讲述了他等待采集计划的故事。从没有锻炼习惯的他,坚持每天饭后出门锻炼。正全力准备捐献的时候,家中遇到了一些变故:年迈的奶奶因摔倒伤到了骨头,在北京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患有重病的母亲也刚刚复查出院在家休养;自己的妻子刚刚生完孩子,小儿子还不满百天。
“此次捐献需要离开家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我是医生,明白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吴瑞紫说,他的父亲十分支持他的决定,告诉他救人事大,家中的一切都不用担心。
看到所在医院血液病房内一个个在帘子内带着口罩的患者,吴瑞紫内心更觉责任重大,他表示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将最好的“生命种子”送给对方。
当日,共采集吴瑞紫280毫升干细胞悬液。 (李洋 张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