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家”在乐亭:为了爱,它放弃了远方

2018-07-26 17:15:06 来源:乐亭文明办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是什么让一只来自高原的斑头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渤海湾畔留了下来?在乐亭上演了一场野雁与家鹅之间感人的“罗曼史”。是爱!是它与白鹅千里姻缘、两小无猜的“爱”,更是护鸟人在它孤独无助之时,所给予的细致入微、绵绵不绝的爱!这份爱,在人与自然的相融相携中创造了奇迹!这份爱,还在渤海湾延续……

池塘边的草丛中,3只形态各异的水禽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见有陌生人走近,它们顿时警觉起来,其中形体较大的一只灰羽白颈、带有黑斑的水鸟摇摇摆摆站起来,扑打着翅膀守护着同伴。照顾它们的志愿者田志伟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试图赶人的是一只7岁的雄性斑头雁,也是“一家之主”,“女主人”是一只5岁大的家养大白鹅,而另一只体型较小、外形与斑头雁极其相似的“小家伙”是它们的“女儿”,刚刚1岁多。今年50岁的田志伟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大清河救助站的站长。自2004年救助14只东方白鹳开始,他就从事起了保护和救助鸟类的工作。他的家乡乐亭,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驿站”,每年都有数百万只野生鸟类在那里的沿海滩涂湿地上停歇。

田志伟和他救助的鸟儿

谁也不曾想到,在大清河救助站,近几年上演了一场野雁与家鹅之间的感人“罗曼史”。 2014年5月,暴风雨之后的一个清晨,田志伟发现了一只瑟缩在芦苇丛中的受伤大雁。他救起了它,为它取名“卓玛”,让它和一些同在那里“疗养”的野鸟和两只家鹅生活在一起。 “卓玛”从伤病中恢复后不久,曾经试图飞走。可能是没有找到雁群,七八天之后,它又飞了回来。为了让“卓玛”归群,田志伟后来也曾驱车2000多公里,跨越6省,从渤海之滨远赴青海湖,帮助它寻找同伴。令人遗憾的是,当他们抵达时,雁群已从那里飞往云贵高原过冬去了。田志伟舍不得把“卓玛”孤零零地留下,于是,又携它踏上了归途。就这样,这只失群的斑头雁最终在乐亭定居了下来。半年之后,“卓玛”给田志伟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与一起生活了几个月的一只母鹅“坠入爱河”!一般来讲,家鹅是不怎么会飞的,但这只鹅可能因为长期生活在野外,跟斑头雁好上后,更有了爱的力量,竟经常夫飞妇随、比翼双飞。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际,它们在池塘边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并接连不断有了“爱情的结晶”。 “每年要下六七十个蛋,每一个蛋都进行人工孵化。”田志伟说,“三年了,200多个蛋全都精心地孵过了,去年终于孵出一只,我把它叫做‘斑头鹅’。”据田志伟介绍,大雁和家鹅都属于雁科,它们是可以有后代的,属于杂交物种。如今的大清河救助站,拥有一支二十余人的护鸟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唐山乃至全国闻名的爱鸟者之家,也是受伤或迷途鸟儿的温馨“家园”。田志伟说,随着法律的完善和人们保护意识的提升,近年来乐亭的非法捕鸟现象已大为减少,这个“雁鹅之家”也就能长期安宁而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了。

责任编辑:赵宏梅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