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是华夏儿女祭奠祖先、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习俗、实现“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的全面开展、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们在此向全省500多万志愿者发出争做文明祭扫志愿者的倡议:
挖掘内涵,倡导文明祭扫
清明节是民众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刻,广大志愿者应当充分挖掘清明节的内涵与本质,提倡民众通过参与公祭、进行网络祭扫、撰写追忆文章等方式进行文明祭扫,转变和摒弃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扫方式。同时引导民众在缅怀先辈的哀思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借助文明祭扫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转变方式,实现文明祭扫
有的传统祭扫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广大志愿者应当引导民众摒弃陈规陋习,开展文明祭扫。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擦拭墓碑等方式进行文明祭扫。同时,志愿者还应当引导广大群众不随意在街边、社区、公墓外、林地或人员密集场所处进行焚烧祭祀用品和燃放爆竹。在祭扫的过程中,志愿者还应当引导民众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不污染空气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整洁、有序。
以身作则,推动文明祭扫
在引导民众进行文明祭扫的同时,广大志愿者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进行文明祭扫,让民众真正认识到文明祭扫的内涵与本质,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文明祭扫的行列之中。与此同时,在民众进行祭扫的过程中,志愿者也应当对需要帮助的民众提供志愿服务,让自己成为文明祭祀的践行者,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传播,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升华。
广大的志愿者朋友,争做河北文明祭扫志愿者,将文明祭扫的理念和行动传播到燕赵大地,利用倡导文明、绿色、节俭、安全的方式进行祭扫,可以有效推动移风易俗,不断丰富和充实清明节的内涵,从而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全社会文明素质,为建设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河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
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