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秦皇岛:老骥伏枥 志愿服务志在千里

2017-04-13 14:58:47 来源:秦皇岛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77岁的张淑琴、69岁的王保奎、58岁的李志英……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可以乐享天年的年岁,他们,心怀我们这座城市的“大家”,加入山海关古城志愿服务协会,为来到山海关旅游的世界各地游客指路、寄发明信片,帮助身体有残疾的客人,让他们尽情饱览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丽风光……他们,成为山海关古城社区志愿服务中最活跃的一支队伍。

    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让中外游客都能细致入微地感受到一个干净整洁、温馨和谐的山海关古城。这些老年志愿者们踊跃参与社区组织的集中大扫除:擦拭公共设施,清除城市“牛皮癣”,深入背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将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个“小细节”,转化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大行动”。

    能为他人做些事就是幸福

    山海关古城景区坐落在古城街道辖区内,一到暑期,这里游客云集,总有一些游客向居民们问这问那寻求帮助。满足游客需求、宣传推广山海关古城,每年暑期,古城志愿者协会都会在天下第一关景区南门和西门设立3个固定志愿服务岗,配备饮水机、电风扇、雨伞、针线包、创可贴等物品,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休息等服务。

    69岁的王保奎是古城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从山海关区供销合作社退休后,他就一直琢磨着能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王保奎的妻子曾患乳腺癌,在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下,妻子不仅手术成功,而且恢复得很好。王保奎觉得生活很幸福,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三年前,他找到了志愿者协会并加入进来。一次,他正在路旁执勤,一位外地来旅游的小伙子询问附近有没有邮局,小伙子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邮寄一封明信片回家里。之前到过的地方他都已经寄了,现在到了山海关,一下子找不到可以邮寄明信片的地方,而他马上又得离开,明信片没寄出去很是焦急。王保奎了解情况后,告诉他说:“如果你信任我,就把明信片交给我,我找到地方给你寄出去。”小伙子非常感谢,留下了联系方式。随后,王保奎立即到附近的一家邮局将明信片寄了出去。“通过志愿活动,能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大家都来参与,社会风气肯定越来越好。”王保奎不无感触地说。

    山海关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也是志愿者最忙碌的时候,除了平时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还要加班加点值勤,为游客出行方便做好服务。前年夏天,两个大学生来山海关旅游找不到合适的住处,为这事找到了王保奎,他二话不说就带着两个大学生去找住的地方。当时是旅游旺季,各旅店空余房间很少,王保奎一家家询问,最后硬是在一家旅店已经满员的情况下,给两人挤出一个房间来,让两个人安稳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两位大学生就来到王保奎的值勤点,非要拉着他吃顿饭表示感谢,被王保奎婉言谢绝了。

    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个志愿者身上都发生过,久而久之,做好事就成为了大家的一种习惯,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会上去伸出援手。一次,王保奎在路上遛弯儿,一名穿山海关一中校服的女生背着书包、骑着电动车从他旁边经过,可能是车速过快或者路不太平,女生骑的车一下倒了,她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王保奎见状赶紧跑了过去,关切地问女生说:“你怎么样,哪里摔疼了没有?”女孩缓缓地说:“爷爷,我可能站不起来了。”王保奎一边安慰她,一边慢慢地扶她起来,等女孩慢慢觉得可以行走了,王保奎才推着电动车把她送回了家。等到自己回到家时,天色早已黑透了。

    张淑琴是古城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大的,今年77岁的她曾是南关街道办事处书记,也是第一批加入到协会工作的志愿者。“刚开始的时候,志愿者的人数比现在少得多,周围群众也有不理解的,有人就对我说‘你一个街道干部干啥这个,羞不羞得慌’?”“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挺难,一边人手不够用,另一边有些家属和群众还不理解我们,冷嘲热讽的话挺伤人的。”但在张淑琴看来,志愿服务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巡逻值勤相当于锻炼了,还能维护治安做些好事,大家聚在一起还能交流交流,不会感到寂寞,挺有意思的,也有意义,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坚持下去。”在张淑琴的带动下,不但老伴儿紧随其后加入进来,连弟弟妹妹等亲属十来口人都成了志愿者。

    “77岁的有三个,70岁以上的人多了。”张淑琴笑着说,“一般人眼中的这个年纪,能自理就不错了,你看我们,这几年的志愿服务锻炼,我们是越来越结实了。”有一次,她和老伴儿在外巡逻,三个从广州来的女孩儿打听去火车站的路,在指给她们路线后,老两口琢磨了一下还是不放心,他们俩就追了上去,一直送她们到了火车站。这样的事,每年他们都会做,时间长了就成为了习惯。张淑琴说,游客常常是携家带口有老有少,有些老年人走累了,我们就会招呼到值勤点来休息休息。还有的游客有些中暑,我们就让他们在阴凉处坐一会。其实,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帮忙,可对出门在外的人来说,这就是贴心的温暖。“每次我们这样做之后,游客都会再三感谢我们。”张淑琴说。

    58岁的李志英在去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自小就想入党,这么多年来一直没能实现,加入志愿者协会后,通过努力,我终于圆了梦!”有一次,一位从天津来景区游玩的聋哑人找到了值勤的李志英,由于没法通过语言交流,聋哑人就用笔写下了他想去姜女庙。细心的李志英把详细的行车路线,以及路程距离等都一一给小伙子写了出来,小伙子看到这么负责的志愿者,用手语一再表示感谢。

    和李志英一样的热心肠还有47岁的王毅君,用她的话说,“我以前可不是这样,就是那种不爱管闲事的人。”自从加入志愿者协会以后,王毅君就变得爱帮助人,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上年纪拄拐的老大爷摔倒在地上,“这在以前,我肯定就走了。”现在的王毅君毫不犹豫地过去帮着扶起老大爷,问清了家在哪里,王毅君硬是扶着大爷一步一挪地将他送回了家,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王毅君累得满头大汗。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也处处留心,公交车上见到被丢弃的水瓶,她就会捡拾起来,看到路人拎东西费劲 ,她就主动搭把手,很多次都送人到家。“在志愿者这个队伍里久了,真的会改变人,让人心里明亮起来。”王毅君深有感触地说。“当初,很多人对我们参加志愿者的行为不理解,说什么的都有,现在他们都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志愿者都觉得挺光荣!”2014年,王毅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老家园换了新容颜

    这个春天,在山海关区东二条胡同31号居民郭宝忠家大门口,再也没有往年一开春,门口一个积年累月的垃圾堆散发出的臭味与凌乱。社区志愿者的决心和力度空前的行动,让这个困扰附近居民多年的“老大难”的“大垃圾堆”问题彻底解决,居民生活好开心!

    下决心实施这项爱国卫生运动的,是社区的志愿者郭宝忠、牛国庆们。

    “前年春天,我们看报纸,听广播,参加社区活动,知道我们城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我们也得为这个给家乡增光添彩的活动做点儿啥!”郭宝忠说。

    郭宝忠说,离他家不远的这个大垃圾堆形成时间很久了,过去的老生活、老习惯里,附近的居民不知不觉中为了图方便,就把垃圾一来二去都扔在那儿了。积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成了创建文明古城的一个难看的疮疤。社区志愿者们这回下决心要除去这块脏乱差的疮疤。

    有想法,见行动。郭宝忠和妻子首先带头行动。看到两位老同志都有这么大的决心,附近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更支持在行动上,大家用铁锹铲,用小车推。

    垃圾清理的量太大,大家积极动脑筋想更好的办法。“我们和负责这片区域的环卫工人协商,人多力量更大了。”郭宝忠高兴地说,就这样,在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居民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现在,这个让大家头疼了多年的垃圾堆被我们完全彻底地清除。”这不,今年春天暖和了,郭宝忠家的门口再也没有往年那种令人掩鼻的臭味,大大小小的车辆经过这里,再也不会被大垃圾堆挡住去路了,“那叫一个开心!”郭宝忠和妻子充满成就感地说。

    山海关古城社区志愿者的绿色家园行动,专门盯在了背街小巷的旮旯地方,“这就叫‘啃硬骨头’!”社区志愿者牛国庆说。

    在山海关一中老家属院的后面,城墙根处,“就在齐家楼胡同田家花园后面,有一个卫生死角。”牛国庆说,去年9月,为了让整条胡同彻底来个旧貌换新颜,社区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大家从自己家里,拿笤帚的拿笤帚,那铁锹的拿铁锹,拿水桶的拿水桶。首先就是清运垃圾,随着一车车垃圾被清运走,拥堵杂乱的小街豁亮起来,来来往往的游客心里更敞亮。

    “拔除城墙下面绿地上的杂草,清理城市‘牛皮癣’,我们都是自发组织起来,大家都从自己家里拎着小水桶,拿上小铲儿,在辖区街道清理乱贴乱画的小广告。”牛国庆说,每到清明节前夕,社区还组织志愿者们到市烈士陵园扫墓,捡拾陵园垃圾、打扫会客室、展馆,为前来祭奠烈士的人们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如今,在山海关古城街道,绿色古城行动已经成为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品牌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协会每月组织一次志愿者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这些宣传活动包括:开设防范雾霾讲座,发放环保宣传材料,号召辖区居民绿色出行,上街清理垃圾和小广告。

    “我们古城街道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了。”牛国庆自豪地说,开始是几个志愿者干,大家看见了,都来跟着干,一条街干净了,一个卫生死角清除了,千万家的环境就好了。环境好了,居民的心情更畅快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经过这里,都是赏心悦目的古城美景。牛国庆说,这就是志愿服务绿色家园行动带给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最大快乐。(秦皇岛日报 李勇 常虹)

责任编辑:郭阔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