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迁安市小三元街西头,有一个中老年人娱乐的好去处——“公益剧场”。这里每天下午都有评剧或歌曲的演唱活动。剧场舞台两侧高悬的对联:“兄弟姐妹情系公益天生缘分,生旦净丑艺献剧场颐养天年”道出了剧场的特点是“公益性”,宗旨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递一片爱心。“公益剧场”的创办者就是年逾古稀的赵金和他的家人。
赵金,对很多迁安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改革开放初期迁安市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家,曾14年担任县(市)工商联副主任,唐山市工商联执行委员、个体协会理事。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办企业掘到第一桶金时就致富不忘乡亲,热衷公益事业,曾拿出3万多元到市光彩幼儿园慰问教师,去医院看望患病儿童,到贫困山区资助学生。他更热衷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992年,他资助迁安镇南关村办起秧歌队,后又资助退休老干部杨乃东等人的京剧演唱活动。2012年,他组建秧歌队,自掏腰包购置一套音响设备,每天晚上到市黄台山公园义务为扭秧歌老人播放乐曲。到2014年春,秧歌队已发展到100多人。为了让大家玩得更开心,他又拿出7000多元买了50多套秧歌服装,常年坚持活动。
因为在户外活动常受天气影响,赵金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中老年朋友找个避风遮雨的活动场所。他的爱心带动了全家人,2013年5月,儿子赵立东出资10万元,帮助老爸实现梦想——办起了“公益剧场”。在“公益剧场”里,你常常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这里有原迁安县演艺集团的团长,有市戏迷协会的演职人员,有从各个行业退下来的老同志,有从天津、张家口来迁安探亲的琴师,还有每天自费乘班车从几十里外赶来的新老戏迷。大家演奏着、吟唱着、交流着、切磋着,琴瑟和鸣,其乐融融,乐不思返,仿佛到这里就是到了和谐而幸福的家。
“公益剧场”除2013年一次性投资近10万元外,每年还需支付3万元的房租,又陆续购置了电动三轮车、音响、大小麦克风、大电瓶、逆变器等设备,这些经费都是赵立东出的。2014年,赵金看到儿子的企业有些不景气,为了不给儿子再增加负担,他把自己每月领取的390元的代课老师补助费、老年补助费和老伴儿每月110元的老年补助费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上。
“公益剧场”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200多人的演出队伍,每年上百次的演出,都是公益性的,从未收过一分钱。 (省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