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沧州市“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温暖一座城

2016-07-12 15:25:50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5年,《沧州日报》推出的“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让许多弱势困难群众得到帮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河北新闻联播》和央视《焦点访谈》都作了重点报道,微心愿征集专栏被评为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2016年7月3日,“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请来《沧州日报》民生新闻部记者群体,与读者分享他们的亲历和感动。

    践行核心价值观探索落实切入点

    主持:“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请曹广欣主任介绍一下背景和概况。

    曹广欣:征集活动自2015年1月开始。当时正值中央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沧州市提出“五城建设”,其中“好人之城”是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怎样结合新闻报道切入?如何细化、落实?民生新闻部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找到了“征集微心愿”这个切入点,并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心策划。

    2015年1月7日,沧州市文明办与沧州日报社联合开展“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在《沧州日报》民生新闻版开辟专栏,以200元钱为标准,征集贫困学子、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的微心愿。

    一年多来,我们的记者深入基层,走进一个又一个困难群众的家中,帮助他们实现了微心愿。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一个个心愿,还是一次次的感动。刊载《“捡”来老人当“爹妈”》引爱心企业帮老人度晚年

    主持: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大家关爱的人群。在采访过程中,你们一定会有难忘的故事,能不能分享一下?

    曹广欣:我采访的第一篇稿件,是写沧州市运河区民族老年公寓负责人免费收留了十多位老年人、像伺候爹妈一样照顾他们的故事。其中,“哑妪的故事”发生在黄河路与永安大道交叉口附近。当时,两位少年正追打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年妇女。2011年夏,沧州市运河区民族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李颖看到这一幕赶忙跑上前,拦住年轻人,把老年妇女带回了公寓,管吃管喝。

    老年妇女是个哑巴,不知道她名字,人们都叫她“哑女”。哑女总想往外跑,李颖怕她丢了,每隔二三十分钟就过去探望一下,连外出买菜也要把她带上。

    过了两个多月,一个给超市送货的小伙子说认识哑女,叫她婶婶。李颖通过这个小伙子找到了哑女的女儿回玲。原来,哑女家住沧县大褚村回族乡,家里有一个女儿和儿子。

    李颖跟我讲述时,我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闪出那感人一幕。几年来,她“捡”回了十多位老人,就像照顾父母一样精心照料。

    主持:李颖是个名副其实的沧州好人,她还有其它故事吗?

    曹广欣:她还为6位老人送终。2014年4月26日凌晨3时20分,在床上躺了8个多月的80多岁的王庄成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守在他身边的是李颖。李颖给老人洗了身子,穿好衣服,按传统习俗给老人办了后事。

    王庄成老人有家,怎么用李颖送终呢?原来,在2012年8月,民族小区社区工作人员找到了李颖,说社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单住,自己无法生活,问她能不能帮着养这个老人。李颖来到王庄成老人家,屋里充满了臭味,老人身上衣服黑乎乎的,都粘在了身上。

    李颖二话没说,背着老人就下了楼。在公寓里,她把老人的衣服揭了下来,给老人洗干净身子,穿上新衣,老人成了公寓的新成员。老人走路不利索,血糖高,爱抽烟。李颖从不嫌弃,不仅管老人吃穿,每天还给老人买两盒烟。

    后来,王庄成病得越来越重,李颖把老人送到市人民医院治疗。她像女儿一样,每天都到医院里看护,洗衣打饭。同屋的人们都夸:“这闺女真孝顺!。”除了管护老人外,她还垫付了2万多元的治疗费……

    几年来,是李颖使6位老人幸福地在民族老年公寓度过了晚年。也是她,像女儿一样给每位老人送了终。

    当《“捡”来老人当“爹妈”》稿子见报后,引起了社会了关注,一些爱心企业给老年人送来物品,帮助老年人实现了微心愿。组织爱心人士认领微心愿为弱势群体和市民搭桥梁

    主持:“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组织了4次集中认领活动,这项活动被评为2015年度“沧州十大新闻”,成为去年重要的宣传工作之一。能不能说说集中认领的情况,讲一讲让人感动的细节。

    曹广欣:我们开展“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征集了上千个微心愿。2015年底快要过春节了,还有部分微心愿没有认领。怎样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这些微心愿?我们与沧州市文明办商议,提出“不让微心愿过大年”,决定组织了一次集中认领活动。

    这次集中认领活动,由沧州市文明办、沧州日报社和运河区文明办联合举办,活动的地点选在了华北商厦解放西路店广场上举行。事先我们在《沧州日报》发表了消息,市文明办还与部分爱心团体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由于是第一次搞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心里没有底。听说要搞这样一个大型微心愿集中认领活动,沧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闫继红非常感兴趣,亲自到现场观看,还在人群中摘下了微心愿卡,认领了微心愿。

    这次集中认领活动,现场来了上千名爱心人士,场面非常热烈。有踊跃认领微心愿的“红领巾”,还有爷爷带着孙子去的,有“全国最美家庭”的成员马广义夫妇,有河北核电、沧州融信银行及爱心团队等,还有《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电视台及沧州的新闻媒体的记者们。700多个微心愿,仅半个小时就被爱心人士抢光。我们民生部派出了全部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温情瞬间,并做了一个专版,弘扬了正能量,让“好人之城”落地生根,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一年多来,沧州市文明办与沧州日报社、沧州运河区文明办又组织了3场大型微心愿集中认领活动,中央电视台还对沧州开办“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活动进行了采访,做了一期《焦点访谈》,让“好人之城”的品牌在全国叫得更响。

    同时,微心愿集中认领活动,也起到了示范和传播作用。后来,各县(市、区)也分别组织了自己的微心愿集中认领活动,调动了更多的爱心人士献爱心,使这一活动有了放大效应,为全市贫困群众和爱心人士搭起了“桥梁”。下基层觅爱心故事传播中聚社会能量

    主持:这一栏目参加了全省“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能讲讲这方面的情况吗?

    袁洪丽:去年8月,全省举办了新闻记者演讲比赛,我参加了比赛,获提名奖。参赛的演讲故事反映良好。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阿尔他霞,有一句话可以描述她的心愿:“上天给了我一双乌黑的眼睛,我要用这双眼睛去寻找光明。”

    阿尔他霞真名赵英霞。她患有小儿麻痹症。31岁时,又不幸患上尿毒症,来沧州治疗途中遭遇车祸,从此她无法走路。

    记者在河间市医院门口见到她时,她正坐在轮椅里卖冷饮。她和丈夫在医院附近租了间房,一边透析,一边卖货。酷暑难当,可她为了把每周3次的透析减到两次,省下400元钱,一天只敢喝一瓶矿泉水。

    赵英霞有个微心愿,想给女儿买文学名著,开阔视野。消息见报后,不仅有人为她女儿送来书籍,还给她送来了冰箱、电扇、电视等,在北京工作的河间网友给她买来遮阳棚,更有不少爱心人士直接来到她的冷饮摊,只买一瓶水,扔下100元就走。

    微心愿汇聚起温情,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真爱!

    主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丰富的内涵。“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请王雪记者谈一下感触?

    王雪:我作为一名媒体新人,感触很深。我们在报道微心愿过程中,把群众的故事见诸报端,吸引热心读者争献爱心。最终,困难群众收获的不仅是微心愿得到满足,还有更多关怀和感动。

    沧县高川乡南马坦村的9岁女孩李文爽,父亲患病在床,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她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故事见报后,看天安门的微心愿实现了。热心读者齐振钢还给她送吃穿。现在,齐振钢已经和李文爽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给她寄钱,直到她大学毕业。

    一些爱心企业想做公益,却找不到合适对象。去年1月,21个微心愿见报后,记者联系了沧县中宇集团,集团负责人欣然认领了这些微心愿,并在2015年春节前,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其中有个叫杨建苓的10岁女孩,因为是在家里出生,一直没有户口。中宇集团了解情况后,出资为她做亲子鉴定,帮她跑办手续,成功上了户口,办了学籍。中宇负责人表示,以后如果有类似贫困学子,他们愿意一直资助。他们毕业后,如果专业符合,也可以来公司上班。

    在帮助许多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单纯满足物质需求是不够的,活动的目的是吸引更多好心人关注,让他们今后的生活得到保障。

    今年31岁的谢娟,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做了上门女婿。谢娟的弟弟谢金城由于一次意外,成为植物人。为了照顾弟弟,她辞掉了工作。她的心愿是:带着弟弟一起出嫁。故事见报后,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说要给谢娟做红娘,而且为她介绍的对象愿意和她一同照顾弟弟。

    贫困家庭在获得救助的同时,爱心人士也走进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成为他们的朋友。满足万余群众需求捐400多万元款物

    主持: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为受助者与爱心人士搭建桥梁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是否所有的微心愿都有爱心人士认领?

    曹广欣:活动中,有些贫困住校生没有手机,而且是孤儿,我们不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就借助村党支部和学校领导辗转救助。许多爱心人士不能亲往受助者家中,我们就想办法联系其他爱心志愿者或顺风车,帮助他们将捐赠物品送到。

    并不是所有的微心愿都会有人认领,也不是所有的微心愿都会及时被志愿者关注。这时就需要记者牢记每个被采访者的微心愿和他们的情况,在与志愿者群体合作时,及时反馈。

    实现微心愿,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引起更多人关注、了解困难群众的急、难、盼、愿。

    主持:这个活动坚持一年多,有哪些付出?哪些收获?

    曹广欣:说付出,会有,我们民生部的记者们有时周六周日坐公交车去采访,有时为赶稿子熬得面容憔悴。但收获更多的,是我们真正深入到了基层,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了。通过这一活动,许多年轻记者因采访而迅速成长。可以说,通过微心愿的报道,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弘扬了正能量。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收获。我们这一专栏,在河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

    主持:微心愿征集活动发表了多少期?帮助了多少人?还会继续搞下去吗?

    曹广欣:截至目前,已刊发了135期。据不完全统计,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等捐款捐物400多万元,帮助近万名群众实现微心愿。这一活动,使《沧州日报》与百姓更贴心。如今,民生部热线不断。同时,沧州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而活动已成为其中一部分。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下去,传递爱心,也希望得到社会更多支持。涓涓暖流汇成江海

    “好人之城”与爱同行

    主持:总结一下“好人之城·温暖沧州”微心愿征集心得。

    曹广欣:一年来,我们总是被真情感动着,沧州日报刊发的《河间一条假微信引起十几家商家向环卫工人送温暖》报道,引起社会关注,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省委领导批示:沧州市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打造“好人之城”,擦亮这一名片,使城市越来越温暖。而沧州市开展的“好人之城·温暖沧州”系列活动,更是让人一次次感动。特别是沧州市文明办与沧州日报社发起的微心愿征集,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让人们觉得更贴心、更温暖。

    如今,“好人之城”也被称作“温暖之城”,展现了狮城人民彼此关心、互讲文明的良好道德风貌。当爱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爱的奉献之心化作一座城市共有的行动,“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的理念镌刻进人们的内心……那么这座城市一定充满了温情和暖意。

    当一座城市与爱同行,当千万市民以德为邻,这座城市一定是温暖的城市。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着爱和温暖,希望这个世界充满感动和爱的力量。当我们面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帮助实现他们一个个微心愿时,一定会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爱。相信随着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汇成一股强大的爱的暖流,使沧州成为大爱的城市。(沧州日报)

责任编辑:郭阔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