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张家口市宣化区桥西社区300多名志愿者热心做公益

2016-05-04 15:35:45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张家口宣化区桥西社区志愿者刘颖在整理“爱心牌”。 陈晓东 闫宗春摄

    “裴师傅,您被‘摘牌’了,和平北巷小区杨大妈家饮水机坏了,请马上赶到!”家住张家口市宣化区和平街的共产党员、水暖师傅裴有久接到电话,放下手中的碗筷,拎起工具箱就往外跑……这样的着急事对于裴师傅来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原来,张家口市宣化区桥西社区从2014年起组成了矛盾调解、百家帮、能工巧匠、爱心接力、夕阳红文艺队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7支队伍的服务项目、特色,按需“订购”,社区给每支队伍做了一块“爱心牌”,推行“群众摘牌、党员服务”特色活动,让居民自己“摘牌”选服务。

    让服务和需求“无缝对接”

    走进张家口市宣化区桥西社区党员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7块醒目的“爱心牌”,上面详细介绍了每支志愿者队伍的服务项目和联系方式。

    桥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常丽娜介绍说,志愿者队伍以前就有了,但是社区居民知道的不多,志愿服务的“需方”和“供方”不能有效对接,一头有困难不知找谁帮,另一头也感觉有劲儿使不上。怎么才能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呢?

    “我们受饭店把招牌菜挂墙上的启发,把7支队伍的服务介绍也挂墙上,以方便大家‘点菜’。”常丽娜说,这个主意得到大家一致认可。此外,社区还给每支服务队都印制了名片,发放到辖区居民的手中,这样大家足不出户就能“点菜”啦,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

    采访中,常丽娜接到好几个“点菜”电话。“小常啊,我这两天头有点晕,自己也不敢下楼,你找个大夫来家里给我瞧瞧!”常丽娜接到居民李奶奶的电话后,马上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医生。

    “社区的‘摘牌’服务好啊,尤其对我们这些老人来说,正做饭呢水龙头坏了,大晚上灯泡不亮了,儿女不在身边时老毛病犯了,好多小事对我们来说就是大事、要命的事,志愿者能给雪中送炭啊!”李奶奶感激地说。

    受助者成了志愿者

    社区住着一对特殊的母女,母亲离异,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女儿萌萌在两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聋哑。去年萌萌该上学了,妈妈一筹莫展时,想起社区里有个“爱心接力”志愿者服务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摘下了“爱心牌”。

    收到“摘牌”求助信息,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立即开会研究帮扶计划,先为孩子办理残疾证,再为母女俩申请低保,接着寻找合适的聋哑学校……各支服务队分工负责,很快帮母女俩解决了难题。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大力帮助,让我们打心眼儿里感动。我们无以为报,但也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萌萌妈妈说,如今,她也成了“爱心接力”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

    社区居民任鹏最近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原来,去年宣化区启动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桥西社区近百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分5个小组入户走访,查看暖气情况。能工巧匠和百家帮等志愿者服务队的40多名志愿者经过紧急培训组成抢修队,进行多次紧急作业。此后,很多社区居民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已经由2014年成立之初的165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人,其中骨干力量都是党员。”常丽娜告诉笔者,不仅志愿者队伍壮大了,服务项目也更多了:夕阳红文艺队为留守儿童开办了京剧班,矛盾调解服务队有了心理咨询师,能工巧匠方师傅给大家开了培训班……截至目前,志愿者服务队已为辖区居民免费服务2000多次。(河北日报 闫宗春、陈晓东)

责任编辑:郭阔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