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助学子圆梦书香路

2016-04-21 15:47:12 来源:廊坊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帮助我的家,帮助我上学!”这是文安县孙氏镇12岁男孩王世纪写给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的信,言语质朴,透露着感恩之情。

    今年以来,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已经帮扶了不少像王世纪这样的孩子。年初,该协会启动实施了“助学圆梦计划”,与部分爱心企业签订助学计划,对贫困生实行结对帮扶、定点帮扶行动。

    用“微”光传递温暖能量

    3月24日,记者来到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的活动地点,一间布置朴素的会议室,墙上悬挂着公益标语和过往的活动照片,这间会议室由协会发起人刘百争义务提供。

    2014年1月18日,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成立,参与扶贫助困、突发性事件救助、社区调解矛盾,环境保护、交通和消防宣传等多种公益活动,如今协会已经有260名志愿者。

    “协会名字中,‘118’是纪念成立日期,而‘微’代表了我们做公益的初衷,用我们的微小力量去感染别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刘百争说。

    2016年,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将“助学圆梦计划”作为工作重点。谈到“助学圆梦计划”的初衷,刘百争说,“我曾经也是一名贫困生,高一时辍学,后来家庭情况好转,加上亲戚朋友的资助才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学,因此我深知贫困生内心的心酸和真实的需要。”

    做公益要有本“明白账”

    “我们接受监督,要让这些捐助者知道这些钱都去了哪里。”刘百争认为,公益资金的每一分、每一厘都要清楚、明白,要把这些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因此,协会专门设立财务组,负责公益资金的运转。“助学圆梦计划”中,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本“明白账”。

    张明珠、张玉珠姐妹俩,是文安县龙街管区韩村一户贫困家庭学生。母亲早年因病离世,父亲患有脑瘤,常年精神不振,没有劳动能力,姐妹俩靠同村姑姑救济、供养,生活异常艰辛、窘迫。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掉两姐妹对学习的渴望,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

    了解到两姐妹的情况,协会联合当地爱心企业为两姐妹募集了7800元的捐款。不过这笔钱,并未一次性交到两姐妹手中,而是通过制定助学计划书,定期拨款,并且将拨款记录定期向爱心企业汇报,保证善款用到实处。

    不仅账算的明白,在对救助对象的选择上,协会也做得明明白白,通过多次考察、多方了解,才会确定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

    “输血”治标“造血”治本

    做公益,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文安县微公益118志愿者协会有三个资金来源,协会的志愿者捐款、义卖、企业捐款。但这些方式就像“输血”一样,能解一时之急,却不能解长久之急。于是他们萌生了“造血”的念头。

    所谓“造血”,一方面,协会积极谋划成立爱心营利性机构,比如开设爱心餐厅或经营其他实业,所有收益全部作为善款用于公益。

    另一方面,协会在“助学圆梦计划”中考虑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受助者重建信心、自食其力。救助王世纪时,协会就想到了这一点。王世纪的父亲王国正患有股骨头坏死、母亲患有癫痫,两人都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协会志愿者们就想到为他们一家建一个鱼塘,不用花费太多精力管理,还能有一定的收入。

    “这件事,我们正在和他们所在村的村支书沟通,希望能有一个好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助学圆梦计划’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也能让这些家庭真正摆脱贫困。”协会会长王昊说。

    记者手记:做公益总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但总有人不为名、不图利,无私地奉献在这帮助别人的大业上。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个团体的事,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事。集众人之力,成百仞之山,让我们大家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别人,关注公益,奉献爱心。(廊坊日报 记者 邢建平 实习生 胡园园 张森 通讯员 井国涛 高志丹)

责任编辑:郭阔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