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黄骅"渤海魂"扎根民间十载 爱的涓涓细流汇成"公益品牌"

2016-03-24 16:48:30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些年来,一支支公益团队迅速涌现在河北省的大地上,他们将温暖的足迹踩在大地上,一次次为爱集结,一次次为爱出发,在助学、助老、助残、大病救助等多个方面显现了巨大的爱心力量。在黄骅市,就有一支名叫“渤海魂”的志愿者服务队,同样扎根于民间,用10年的时间谱写着爱心之曲。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支民间爱心团队在长达10年的公益付出中,逐渐摸索建立一系列“公益品牌”,尝试着用这些“品牌”活动去传播更为持久的公益理念,从而让公益深入千家万户,让再小的善行因为一份坚持而别具力量。

    再小的善行 也有力量

    黄骅市“渤海魂”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0年了。10年前的8月,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吴玉良和几位朋友组织起了这支团队。他说,上大学时,他常去山区实习,当时也很为山区贫困家庭,尤其是孩子们所面临的困境深感震撼。每次出发前,都要和同学们特意准备一些给孩子们的礼物。而在大学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帮同学去青岛旅游,迷路了,一位司机拉着他们跑了几十里路送回了他们,临行时问名字,人家说了一句“我叫青岛志愿者”,这件事也给了他很大的震动。

    再小的善行,也有力量。这支志愿者团队成立以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从捡拾垃圾到义务植树、无偿献血、走访慰问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而最能体现他们“积小善成大善”理念的,是他们推出的“点五基金”。

    2011年8月份,“渤海魂”推出了“点五基金”,提出了“每天奉献5毛钱”的理念,集合更多普通人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点五基金”每一笔收取或支出情况,都会即时对外公布,以保证“点五基金”的公开性、严肃性和纯洁性。

    看似不起眼的“每天五毛钱”,却因为“大家齐参与”而彰显了巨大的力量,通过这种形式筹集到的善款帮扶了数百人次遭遇困境的人……现在,“点五基金”成了“点五生活”,变成了倡导一种健康、节约的公益理念。吴玉良说,他所在的国网河北黄骅市供电公司在对员工培训时,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那就是“八小时以内做个好员工,八小时以外做个好公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这些普通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公益贵在坚持

    “人人皆有一颗爱心,但如果单凭激情,是很难将这条公益之路走下去的”,吴玉良说,面对这种情况,“渤海魂”持续倡导的,正是一种“公益贵在坚持”的理念。

    2010年,志愿者们在黄骅市常郭镇故县村发现了一位住在村外废弃机井房里的老人。这位老人患有一种烂腿病,其实是坏疽,长达40余年。平时就用地里的野菜叶子和烂布条子包着,腿上都是烂到骨头的大窟窿,老人很痛苦。

    面对这位老人,“渤海魂”开始了每年365天风雨无阻地帮扶:他们为老人找到一位中医,志愿者们排出值班表,每天都要从黄骅拿药到村上给老人换,“大年三十也不能停”。有时因为治疗需要,一天要换三次。这一坚持就是两年多,老人腿已经好转很多。算下来,志愿者也大概奔波了近两万里路。

    同样,“渤海魂”每周(除了冬季特别冷的时候)都要到黄骅街头捡拾垃圾、协助疏导交通,同样是因为一份坚持而显得格外有力,“参加这样的活动多了,别的不说,自己就会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而每年,“渤海魂”都要组织义卖,增加公益资金,给孤寡贫困送去一份关爱,给孩子们送去一个新书包、一本新字典、一件新衣服,在春节前为贫困家庭送去一袋米、一桶油、一袋面……

    产生“带动效应”

    几年前,黄骅城区西部初建时,青年大街两侧堆满了垃圾。“渤海魂”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整整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每天打扫十多个小时,到后来每周周日打扫一次,他们不仅将青年大街清理干净,后来,周边社区的人们坐不住了,主动加入其中,而且越来越多,直到这里纳入城市环卫体系。

    而“暖心早餐”更加生动地诠释了因为志愿者的一份坚持而产生的“带动效应”。2015年1月,“渤海魂”团队推出了“暖心早餐”工程,就是为环卫工人每天提供免费的早餐。当时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场地、资金、人员……但志愿者一咬牙,“先干起来”,开始时他们租了一个地方,志愿者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早餐屋里忙碌,所需物资由“渤海魂”解决。可令志愿者也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个举动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如今,在黄骅已有三处位于城市不同位置的早餐屋,全部由政府解决场地问题;大批物资源源不断捐献而来,仅捐献的资金就已达80余万元。从黄骅市委书记、市长开始,大批市民报名参加“暖心早餐”的值班服务,现在两年内都已经排满了……

    “带动他人”,一直是“渤海魂”的一个理念。他们在2011年就推出了“家志愿”计划,即每个家庭中一位成员成为“渤海魂”会员后,这个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可以自动成为会员,倡导“全家齐公益”。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众多家庭成为“爱心之家”,举家参加爱心活动,成为一道让人温暖的风景。

    让公益成为 “有源之水”

    几年前,“渤海魂”推出了“公益储蓄罐”项目,就是记录下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形成电子记录,相当于一份“存折”,当志愿者本身需要帮助时,拿出这个“储蓄罐”,就会得到其他志愿者的帮助。

    吴玉良说,对于“渤海魂”来说,一直想着尝试让公益成为“有源之水”,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力量,推出一些劳动密集、门槛较低的创收项目,建立并接受严格的监管,既能解决一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又能为公益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在几年前,志愿者在清扫街道时,同样是率先在当地迈出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第一步,政府为他们提供费用,但这部分费用被志愿者用于公益行动,相当于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帮助了他人。

    吴玉良说,做公益的过程,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更是一个学会自我约束、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这些年,他明显感觉到社会风气的变化,别的不说,现在黄骅的环卫工人们已经接连出现了多位拾金不昧的典型,他们说,社会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得这么回报大家。

    而在去年冬天,河北省大部出现雨雪天气,205国道黄骅段发生严重堵车,在两天时间里,志愿者送去免费的开水和泡面、火腿肠,面对“不敢要”的司机,交警用警车上的扩音器帮助喊话:他们是黄骅志愿者,他们带来的是免费的食品和热水……一对外地夫妇被困,志愿者将他们送到了黄骅安排住下,临别时,对方十分感谢地询问姓名,志愿者回答:我是黄骅志愿者。

    吴玉良说,那一刻他心头一热。(燕赵都市报 李家伟)

责任编辑:郭阔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