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项目 志愿新闻 重点项目发布 文明实践 志愿风采 志愿经验 志愿课堂 专题聚焦 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在京举行 五大洲27个国家参加

2015-10-15 16:55:33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李延兵 见习记者王迎力) 10月12日至13日,联合国志愿组织(SUV)、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BVF)在国家会议中心共同举行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来自世界五大洲27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参加。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关于志愿服务领域的多边会议。

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吕锡文出席大会开幕式。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执行协调员丁查德、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滕盛萍、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诺德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津芳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为期一天半的大会回顾了近六十年以来的国际志愿服务演变历程,就如何推动中等收入国家志愿服务的政策性架构、实施国际志愿服务项目的最佳时间与经验教训以及志愿服务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

会上,丁查德说:“去年的中国之行让我眼界大开,我的同事和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志愿服务的独特文化,包括从古代孔子的哲学思想到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人物雷锋的事迹。雷锋的事迹让我们想起了西方国家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公民。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但是他的精神还活在今日中国,鼓舞着年轻人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激励。”

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杨松在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延兵 摄

在讨论会上,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杨松指出,中国在志愿服务发展的20多年历程中已经在全国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县的组织网络,拥有将近5000万的注册志愿者,同时,中国已经累计向22个国家派出650名援外青年志愿者。

杨松还介绍了海外援助志愿服务情况,他说:“海外计划巩固和加强了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各国对中国能够派出优秀志愿者进行援助的行为赞誉有佳。志愿服务是友谊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联系和交流,援外志愿服务有方式灵活、效果突出、受援国接受度高等特点,对于巩固和加强对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也愿意与联合国志愿组织与各国志愿服务组织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推动全世界的志愿服务事业做出属于我们的贡献。”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签约仪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延兵 摄

此外,会议期间,刘淇与参加秘书长培训班的学员一同参观了“邻里守望情,志愿中国行”主题展览,据悉,该展览目前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出,10月15日至10月20日将移至中华世纪坛,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出,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对接签约仪式现场,刘淇为与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的首钢集团颁发了捐赠证书。

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全体会议现场,图书展示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延兵 摄

同时,为加深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志愿服务交流,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全体会议现场设有专门的图书展示区,北京团市委、市志联等单位编撰的34部37本书籍集体亮相,传播了志愿服务“中国模式”,得到与会国内外代表的肯定。UNV及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志愿服务成果也被代表带到了展示现场,很好地促进了志愿服务在不同文化架构下的多纬度多视角交流。

12日晚,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邻里守望情志愿中国行”志愿服务文艺演出在北京演艺中心举行,传递邻里守望情,助力志愿中国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执行协调员丁查德以及来自首都各界约500名志愿者代表观看了演出。

闭幕式上,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消除贫困和饥饿、解决不平等、人道援助、环境保护和遏制气候变化等方面,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志愿者的贡献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推动国际志愿服务离不开各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将进一步加强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及各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和合作,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国际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秦秋朵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