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闲下来就想着发挥余热给周围人做点好事
刘宝财:20年坚持为本村老人义务理发
9月21日,刚吃过早饭,博野县程委镇解营村67岁的李老墩就叫儿子准备好热水,今天该是他剔头的日子,他半身不遂出不去,本村的义务理发师刘宝财今天要上门为他“服务”,说是8点半准到。
义务理发他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果然,不到8点半宝财就到了,他先用热水为老墩洗了头,然后麻利地为他剃头、刮脸,老墩让儿子为他沏好了茶,宝财没顾上喝,他说,前半天还要去给6个人理发,说完就匆匆地走了。
到了今年,已经是刘宝财义务为乡亲们理发的第20个年头了。刘宝财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学会了理发,转业到保定市木器总厂工作期间,他也经常为工友们义务理发。为了提高技艺,他利用下班的时间到理发店学习观察,还买了有关理发技术的书籍,学习掌握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发型。在木器厂工作的20多年里,他成了人尽皆知的“理发师”。
1995年刘宝财因身体不好回到家乡博野县解营村休养。村里虽有理发馆,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还是不方便。当年他就自己出钱,置办了手工推子、电动推子、剪子、剃头和刮脸用的刀子共20多件,开始上门义务理发。解营村是个1000余户、近4000口人的大村子,他和村干部筛选了近百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其他人找他理发,他也是来者不拒,他的口号就是“义务理发、上门服务”。
平凡的小事他做得很认真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刘宝财还准备了个小本子,把这些人的理发时间都一一登记,做到每人每月理一次发。到时间不用服务对象打招呼,他自己就会“主动上门”。9月19日,宝财按上次理发的时间去了因半身不遂不能出门的李保柱家,李保柱问道:“上月不是20号理的吗,怎么提前了一天?”宝财笑着说:“我定的是30天理一次,8月份有31天,今天来不正好嘛。”
宝财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老年人,剃光头的人很多,开始他怕掌握不好伤着老人,就先拿自己的头对着镜子试验,为此还多次划伤自己的头皮,直到练得有了把握,他才下手给老人剃头。刘宝财娴熟的技术也让村里的老人对他信赖有加。86岁的村民陈砚江十几年的时间里只信任让宝财剃头,他说:“宝财手艺好,剃完头又舒服又去火。”
不知不觉,刘宝财也成了年满七旬的古稀老人,背也开始有些驼。但是每天,他都会奔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一户户登门为他的服务对象理发、剃头、刮脸,做着平凡而又高尚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