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邯郸在全省率先建成两座关爱留守儿童的“春雨乐园”,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促进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志愿服务专业化,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建起精神乐园。
“邯郸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较为普遍。‘春雨乐园’就是通过社会化服务,让留守儿童获得家人般的关心和陪伴,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共青团邯郸市委书记李凡说。
让留守儿童在游戏中敞开心扉
邯郸市首批两座“春雨乐园”均依托村办小学建设,位于邯郸县尚壁镇吴唐营村和南吕固乡东召里村。
7月4日上午,在东召里村小学,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课,让50多位留守儿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缺失容易造成其性格自卑、孤僻、逆反等心理问题。”本次课程志愿者、邯郸学院武安分院二级心理咨询师秦彦梅,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她告诉笔者,留守儿童大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孩子们内心封闭。
如今,在志愿者的关爱下,孩子们渐渐敞开心扉,变得阳光、开朗。吴唐营村四年级学生阳阳,曾是同学眼中的“问题生”,性格孤僻,上课捣乱,还经常欺负身边的小朋友。在参加“春雨乐园”《我的友谊之花》活动后,原本习惯独来独往的阳阳渐渐变得合群,同学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我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你们出去挣钱吧,不用担心我!”在“春雨乐园”《爱要大声说》活动现场,一位四年级学生的话语让其母亲瞬间泪崩,母子之间也多了一份理解。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老师,您下周还会来吗?”这是“春雨乐园”试运行时一位留守儿童的提问,也让团邯郸市委思考如何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团邯郸市委副书记彭长江说,开展常态化服务需要资金投入,而传统的社会化资金筹集渠道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借助团中央“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市的契机,他们开始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邯郸县政府出资100万元,用于10座“春雨乐园”硬件建设及购买服务,每次活动志愿者获得200元交通费、餐费补贴。
“补贴标准不高,但基本不用志愿者贴钱搞公益,有助于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彭长江介绍,团市委与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市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市中院少年庭等14家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设定了全年服务时间表。
为确保服务效果,“春雨乐园”还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签订《入园协议》,定期考评服务效果。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同时,团市委整合青联委员、市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资源,与“春雨乐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服务。
社会服务走向专业化
“春雨乐园”建立后,谁来承担服务,谁来管理?
团市委在借鉴发达城市由社工承接项目做法的基础上,确定了社工组织设计并督导项目、项目管理员负责日常运转、志愿者组织提供服务的工作思路。
“为让服务贴近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我们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专家论证等确定全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突出互动性和趣味性。”李凡告诉笔者,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特别安排三分之一的课程开展生命教育、团队合作、危机处理等,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
“问题孩子”的根源在于“问题家长”,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春雨乐园”利用外出务工父母返乡等时机,设置家长与留守儿童共同参与的亲子互动类项目,增进感情。
“不突出专业性,活动就缺乏生命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必须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彭长江表示,今年,邯郸县将建成10座“春雨乐园”,明年这一服务模式将在邯郸市全面推广。(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通讯员赵斌、常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