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牌前观众边看边留影
“这些感动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他们大爱大美的心灵却让人震撼。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正观看展览的石家庄市新华区的市民王先生颇有感慨地说,每个感动人物就是一面镜子,照出当下的浮躁和部分苍白,他准备明天再带着孩子和家人来参观,专程来这里吸纳正能量。“原本是路过这里,却被深深吸引。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图片和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畅销书《高考年轮》作者、省城知名评论人赵学勤先生是和夫人一起参观的,他们静静地站在感动人物展板前,将每个感动人物的事迹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用手机拍摄收藏。
在博物馆展厅的留言簿上,记者看到上面已有好多观众动情留言:“希望这样的展览多办几次,也希望我们的家长多带上孩子来感受下这样的教育。”“燕赵有大爱,每个感动人物都令人泪流满面!向这些草根英雄致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施比受更幸福”……每一份留言都是饱含真情,发自肺腑,充满期待。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好多观众纷纷在展牌前合影留念。一位正在拍照的大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感动人物都很平凡但都做着很伟大的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他们一心只想要帮助别人。我要向他们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做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感动生发出更多感动
“我们组织策划这次“感动河北”人物展览,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讴歌凡人善举,让身边的爱心和感动薪火相传,构建燕赵道德高地,铸就河北爱心磁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彭良主任介绍,这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15日,期间正值清明扫墓时节,能向更多的人集中展示“感动河北”的凡人善举和爱心故事,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受人间温暖,传递大爱。
展览上,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感动河北”第一套十周年丛书《他们》,也吸引了好多观众的阅读和选购。
从2003年“感动河北”成功推出,迄今12载共成功推选出120余位感动人物(包括感动群体)。其中,林秀贞、高淑珍、宋志永、吴殿华等相继成为全国的重大先进典型。同时,由感动河北人物催生的影视剧已达十几部。12年来,本报以特有的百姓情怀、平民视角,深刻记录和挖掘出这些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鲜活个体,让原本平凡的人生熠熠生辉,升华成为整个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楷模;12年来“感动河北”评选活动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已成为燕赵大地上的一张知名文化品牌。
其实,在2013年5月,也就是“感动河北”评选活动十周年的时候,在河北省博物馆就曾举办过《善行长歌———“感动河北”人物展》,当时就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了更大范围传递正能量,该展览还到全省各市博物馆进行了巡展。自此,陆续有社会团体和院校与本报取得联系,希望能举办“感动河北”事迹展,大家的意愿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让感动生发出更多的感动,让好人榜样带动出更多的好人”。“各界对此的积极热情反映了公众的道德诉求,社会不乏爱心,不乏慈善,而‘感动河北’正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激发了内心的正能量。和谐良好的社会风气,离不开吸引和引导更多的人向善行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感动河北”资深评委白贵评价说,这是河北的财富,河北的德行,是一点都不逊于GDP的软实力。(燕赵都市报静冬/文 陈建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