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东门口挂起了一串串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的红灯笼,为省会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记者 赵永辉摄
康保县二人台艺术团的演员来到县光荣院,为这里的老军人、老党员表演康保
二人台曲目。春节期间,康保县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为许多人送去节日的欢
乐。记者 陈腾飞 王雪威摄
梯度推进“三大创建”格局
把“善行河北”贯穿于三大创建活动之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针对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今年,河北将指导各市依据测评体系,制定创建规划和工作措施。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的市、县和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进行通报表彰。组织11个设区市、2个省直管县(市)和各个县(市)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力争经过1-2个创建周期,全省5-7个县级城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形成省级创建先进县(市)到省级文明县(市),再到全国提名县(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梯度推进创建格局。
同时,评选表彰100个美丽乡村,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明村镇。配合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农村文化墙绘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大力整治临街建筑立面、整治标语广告,加强文化广场和村民中心建设。推动全省各级文明单位普遍树立“善行功德榜”,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落实功德录和“好人档案”记录工作。组织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创建活动,制定完善行业守则和行为准则,选树文明行业创建标兵。
进一步引导青少年行善立德
继续深入开展“日行一善,做美德少年”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做好日常和身边的事行善立德。继续抓好“我们的节日”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围绕清明节、六一、七一、十一和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引导未成年人确立爱国、诚信、孝敬、勤俭等道德规范。在重要活动中,规范国歌奏唱礼仪,增强对国歌的庄严感和礼敬感。继续组织好百场儿童剧、经典民族音乐、国学经典和优秀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优秀童谣征集、传唱和评比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康的艺术形式,感染教育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中央项目在河北已建成47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省级有3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今年省内还准备再建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年内将对这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管用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今后扶持运转经费和下拨所在县(市、区)项目数量的重要依据。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书法、绘画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省直重点文艺院团进少年宫开展专项辅导活动,组织少年宫老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动道德模范帮扶纳入地方立法
道德模范是践行“善行河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结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3月份,河北将启动省级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工作,通过层层推荐评选,表彰10名省级道德模范,并作为推荐全国道德模范的重要人选。各地各部门将精心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为心中崇敬的道德模范投票,让人们在评选活动中感受崇高,提升境界,升华精神。
同时,通过“好人就在身边”大型海选、“我和道德模范”故事演讲比赛、“我崇尚我推荐道德模范”、“网评河北雷锋”等活动,让典型更加生动鲜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省文明办将组织知名书画家为全省历届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创作赠送书画作品,向社会广泛征集道德模范赋,集结成册赠送道德模范。借鉴有关经验做法,在广泛调研论证基础上,积极推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帮扶工作纳入地方立法规划。研究制定道德模范享受劳动模范待遇工作细则,力争出台制度性规范。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和“春雨行动”
志愿服务和“春雨行动”是引导人们播洒爱心、奉献社会的重要活动,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和“善行河北”长期化的重要抓手。今年,河北将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步伐,力争为建立志愿服务保险、嘉许和回馈制度提供法规保障。继续深入推动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构建以共产党员志愿者为中坚的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不断改善。继续广泛开展“善行河北邻里守望”活动,以法律、文体、科技、医疗卫生等帮扶为主要内容,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入社区、做进家庭。继续做大做强“优秀志愿者巡讲”、“善行使者·圆梦行动”、“善行河北德孝天下”和“微爱同行”微电影节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标识和志愿服务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歌曲、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同时,进一步推动“春雨行动”与扶贫联系点、与干部下基层蹲点服务、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民政、扶贫、工青妇残等部门和组织的特点和职能优势,动员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春雨行动”。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贫困群体受益的公益组织。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
诚信是“善行河北”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石。省文明办将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积极推动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特别是会同省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力争两年内建成全省统一的社会征信平台,实现社会信用的资源共享。
同时,推动建立“红黑榜”发布平台。各市文明办将会同法院、税务、工商、食药监等部门积极推动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机制,定期发布“诚信红榜”,评选表彰一批诚信先进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定期发布“不诚信黑名单”,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对失信行为在相关政策、信贷、出行等方面予以强力惩戒,推动社会诚信环境的改善。
旅游服务单位违法违规不得成为文明单位
公民在旅游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明素质,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河北将强化旅行社在文明旅游中的主体责任,强化负责人和导游的全员培训,切实抓好“行前说明会”这个重要环节,规范重点人员的相关从业行为。建立完善相关惩戒机制,将旅游服务单位服务情况和个人旅游文明信息纳入社会征信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景点景区和单位,已经获评为文明单位的,一律取消任何级别的文明单位称号。
会同旅游、建设等有关部门开展“最美导游”、“最美游客”、“文明旅游景区”等评选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公民积极参与、主动践行,养成文明、有序、礼让、关爱的良好旅游习惯。利用好投诉热线,对景区、餐饮、交通等服务进行监督,曝光有悖公德、有伤风俗的不文明行为,切实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做好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的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形成文明旅游宣传强势。
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
建设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是河北推进“善行河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又一重大举措。各地在培育基地的筛选过程中,将重点突出根植乡土彰显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一方风土人情的乡贤文化、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用蕴含“四种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图片展示、动漫图说、雕塑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生动、具体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历史文化产业园、博物馆、科技馆、环境优美的公园、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建设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专题展室展馆、主题文化公园、主题文化街区,让人们在学习、休闲、旅游的同时,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到2018年,河北11个设区市、各个县市区都将建立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今年10月前,主要是对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历史文化公园(地域历史文化展室)、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展馆等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后,培育基地以省文明委名义命名。目前,24个试点基地已经启动,按计划今年10月要完成建设,同时启动下一步的项目申报工作。(河北日报叶娟娟)